话,还要回到很久以前——
多久?
就是鲁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距今217年之前的日子,确实是很久的时间了,不过,我们不要担心,时间虽然很久了,但是我们用几句话就能交代清楚,并且马上回到现在,这也是陈氏来到齐国的根源,是不能不说的一个渊源。
鲁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陈国沉寂在哀痛之中。
那一年,陈国的国君是陈桓公鲍去世了。
陈国上下沉寂在巨大的悲痛中,可是按照《春秋》的记载:这一年中,陈国竟然发布了两次国君死亡的讣告,死了一个国君,为什么要发布两次讣告?这很奇怪。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在陈桓公鲍在重病期间,陈国的政变已经在酝酿之中了,陈桓公的弟弟公子佗想篡位了,大哥过足了君王的瘾,当弟弟的也要参与一下。公子佗的母亲是蔡国公主,所以蔡国人帮着动手,杀死了陈桓公鲍的太子免,亲叔叔杀了亲侄子后,公子佗如愿的当上了国君这就是陈厉公。
这一年里面死了一个太子,死了一个国君,一个是储君,一个是国君,老百姓也害怕了,就纷纷的逃散避难,所以这年陈国就发了两次的讣告的原因。
二年后。
鲁桓公七年,公元前705年,陈厉公的儿子公子完出生了,这就是后来逃亡齐国的陈氏的老祖,他的爸爸就是篡位的陈厉公,也是王室血脉的后人。
这个陈厉公可不是什么好鸟儿,他也娶了蔡国的公主,但是这个蔡国的公主,很是风流,她与蔡国的老相好早就有通奸关系,所以公主就经常的回蔡国“省亲”,住上两天,欢乐一下,于是陈厉公也就经常的到蔡国去找老婆,一来而去的,也就与蔡国的美女们有个不清楚的关系。
再说,陈厉公大哥陈桓公,有四个儿子:老大太子免,已经被亲叔叔干死了;老二叫躍,老三叫做林,老四叫做杵臼。
这里面的老三很厉害,一直想给自己的大哥报仇,于是就利用了陈厉公到蔡国好色,离开老巢的机会,重金收买了蔡国的杀手,趁着陈厉公淫乐的时候,将陈厉公杀死在了淫窝之中,并且拥立的自己二哥公子躍,当了陈国的国君,这就是陈利公。
老三总算是,将自己这个血系的继承权夺了回来,没想到二哥精神素质和体力都很差,经过这场血雨腥风的浸淫后,扛不住巨大的精神折磨,继位五个月后,死了。
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老三的努力,最终还是落在了自己的身上,二哥死了,按照辈分自然就是老三当了陈国的国君了,这就是陈庄公。
不过,这个陈庄公也不是个有寿限的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陈国的国君,在七年后,也就病死了,王位也就传给的最小的弟弟杵臼,这就是陈宣公。
陈桓公的四个儿子,除了老大太子以外,其他的三个都当过国君。
怎么样,是不是很快就把前面的历史说清楚了。
到了陈宣公上位第二十一年的时候,也就是鲁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72年的期间。
陈宣公有个很宠爱的姬妾为他生了儿子,叫做款。
陈宣公很爱他的妈妈,就准备立这个款为太子,所以就杀了自己前面已经立的太子御寇,这个被杀的御寇和当年陈厉公的儿子公子完,关系很好,绝对的老铁,这两个人算是叔伯叔侄关系。此时的公子完大约三十五、六岁的年纪吧。
本身,公子完的爸爸陈厉公,就曾经夺过陈宣公这一枝子的王位,还杀了人家陈宣公的爸爸和亲大哥,虽然陈宣公的三哥陈庄公又杀了公子完的爸爸,但是自己还在,而且都是皇室血亲,自己的爸爸也当过君王,这就是潜在的威胁。
现在,公子完由于和太子御寇关系很近,更十分的危险了,太子被杀就是信号,属于太子一党的人,基本上都是被清扫的对象,为了保命。于是公子完跑到了齐国避难了。齐国看到这是陈国皇室贵族公子来了,自然要另眼看待,就准备让公子完做了齐国的卿士,这可是个很大的官儿,原以为公子完会千恩万谢,但是没想到他却推辞了。
公子完十分明白自己的目前的地位,陈国是小国,齐国是大国,自己又是流亡,因此刚来,不宜一下子就担任很大的官职,这对于自己是不利的,清醒的公子完非常诚恳的说:
“寄居在外面的臣子,如果有幸能够得到陈国的宽恕,让我享受齐国宽厚的政令,赦免我不成熟的教训,才能够免于罪责的惩罚。让我放下负担,这是齐君给我的恩惠,我所得到的已经很多了,哪敢接受这样高的职位,而造成做官不称职的谴责,所以才以死相告。
《诗》说:‘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意思就是:高高的车子,带着招聘我的弓。我难道不想去吗?但是,我又怕友朋的责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