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晋国赵鞅,这个曾经追杀范氏和中行氏的主力军的主帅,也正在担任护送卫太子蒯聩回国即位的任务,恰恰也正驻扎在“戚邑”。
于是,双方就在这个“戚邑”地区发生碰撞了。
当侦查员的消息汇报给赵鞅后,赵鞅一听,什么?粮草,范氏,既然遇到了给范氏的军事援助,我们还能说什么,肯定必然会截击这部分粮草,马上组织队伍,安排作战计划,准备直接消灭双方汇聚的部队粮草部队。
赵鞅的反应是很快,但是这里面遇到一个客观的问题。
此时,前来本地区的叛军实力,目前是两处来兵,一股是护送粮草的郑国军队,另一股是前来接应的范氏队伍,两股合在一起,所以人家是人马众多。
回头在看看赵鞅的带的晋军,力量可是单薄多了,他们事先并没有准备,这次本身是护送卫太子,都是轻装步兵,所以也没带很多的重装战车,有些势单力孤,力量悬殊,
可局面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这个仗是一定要打的。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所以,赵鞅就询问家臣阳虎,这个阳虎就是当年在鲁国叛乱未成后,已经跑到了晋国,成为了赵鞅的家臣的阳虎。阳虎可不是吃豆腐的,要不他敢在鲁国叛乱?而且,当年他在权利熏天的时候,曾经执掌过鲁国的兵权,还是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因此赵鞅很重视阳虎,阳虎当然要表现一下了,就建议到:
“我们的战车少,步兵多,我看把主将的战旗插在所有的战车上,集中起来,造成主力部队的样子,由我带队,我带领着先和子姚和子般的兵车对阵,等到子姚和子般的大队人马跟上来的时候,看到我的战旗,必然会以为是主力在此,他们是我当年手下的败将,因此就会产生了畏惧,犹豫不前,然后你再带另一部分兵力,我们一起发动攻击,前后冲击他们,必然会得到成功。”
赵鞅点了点头,很是赞赏这个战术,就采纳了阳虎的意见。
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晋军将士们有些心里面打鼓,面对着这个突如其来的战斗,准备总是不太充分,人家人多,晋军兵力单薄,所以很是担心,赵鞅很明白,必须要鼓起三军的士气,否则很难打赢这场战斗,于是就亲自做全军的战前总动员。
赵鞅对三军说:
“晋国忠勇的将士们——
范氏和中行氏违反天意,斩杀百姓,还想独霸晋国,并且要杀死我们国君,我们的晋国曾经和郑国是盟邦,郑国此时应该帮助我们晋国,但是现在郑国无道,抛弃了自己应该干的正确事情,却去帮助我们叛臣,诸位将士,都是顺应天命的勇士,胜败在此一战,奋勇杀敌吧。
我在此命令:在这次战斗中,上大夫立功,奖赏一个县;下大夫立功,奖赏一个郡;将士立功,奖赏十万亩田地;战士们立功,可以获得官职;奴隶们立功,可以获得自由;我要是立功,就请国君根据我的情况进行考虑封赏,在此就不说了。”
赵鞅的这个赏格一说出来,晋军上下,顿时都红眼了,精神就像是打了吗啡一样的振奋起来。
赵鞅一看起效果了,就又说:
“如果这次战败,我就自动处于我自己绞刑,用三寸的薄桐木棺材装殓尸体,不用外面的棺椁,也不用装饰的车马运输,不得埋入自己家族的墓地。”
其实赵鞅说的这个意思,就是说自己一旦战死,就按照下卿犯罪之人的惩罚,反正我是要玩命了,你们看着办吧,我不要命了,你们的命还能不能保留,我也就不知道了。
赵鞅的话多狠,直接把战士们的后路给堵死了,统军的将帅被杀,下面的将佐们还能得到好的待遇,在那个残酷的战争年代里面,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赵鞅直接把自己的后路给堵死了,就等于堵死了全军的后路。
卫太子蒯聩也在这里,当然要跟着一起参加战斗了。
卫太子蒯聩是个书生,文明人,公子哥,哪见过这个血淋淋的场面,还没有开战,三军将士们就开始讨论什么棺材、绞刑之类的东西了,他吓得都晕了。但是,他又不能避战,那也太丢人了,只好咬着牙参加,好在他也有办法,他会祷告,于是就在一旁跪在一棵大树前,祷告起来了:
“天灵灵,地灵灵,我的先辈神灵们,保佑我这个苦难的孩子吧,我蒯聩现在因为辅佐赵鞅战斗的原因,大胆的向我的皇祖周文王,列祖康叔,文祖襄公,昭考灵公祷告祈求:
如果我在战斗中受伤,请不要让我绝筋折骨,千万别让我的这张漂亮的脸受伤;不要让我打败仗;不要让我从战车上摔下来;至于是不是战死,我也不敢请求了,最好别让我战死,保佑我吧!”
赵简子在一旁看见了哈哈大笑,就走过来也跟着说:
“我的愿望也在蒯聩的祷告中了,一起保佑吧。”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