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听到台子上开始奏乐了,齐国带来的莱夷武士们,手持刀、枪、剑、戟,鼓噪而上。准备要劫持鲁定公,鲁君那见到过这个场面,神色慌张。
孔子见势不妙,先引导鲁定公退出,然后命令鲁国的战士们攻上去,并小步疾行而前,历阶而上,登上盟坛两级,举起衣袖厉声喝道:
“我们两国国君正在举行友好会盟,可是华夏之地以外的俘虏,却用武力捣乱,这不是齐国国君命令诸侯的事情。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这对于神灵是不吉祥的,对于德行是丧失道义,对于人们是失掉礼仪,君王一定不这样做。”
齐国的司仪示意乐舞退下,但齐国乐队不动,只是看着齐景公和晏婴的眼色。
齐景公听到孔子义正辞严的话后,心中感到非常惭愧,觉着人家孔丘说的在理,堂堂的一个大国,竟然依靠一些“海匪”夷人来帮忙,这个话,好说不好听,即便是事情办成了,也有损于齐国的威名,心里很后悔听了犂弥的馊主意,于是只好摆手让乐队退下。
莱州的那群土鳖们,一看,只好乖乖的退下。
不一会,齐国的司仪,又小步疾行向前报告:
“请奏宫中之乐!”
齐景公回答“可以”。
不过这次的奏乐,可不是什么信号了,就是助兴的音乐背景。双方君王在音乐下,神采奕奕,有了节奏,工作就很顺利,在双方准备盟誓时,齐国人突然在盟书上加上一句话说:
“如果齐国军队出境,你们不率领甲车三百辆跟随我们的话,有盟誓为证。”
这时,孔子寸步不让,让鲁国大夫兹无还作揖回答说:
“你们不归还我们汶阳的土地,让我们来供给齐国所需,也有盟誓为证。”
这就是齐国说了,我们打仗,你们鲁国要出兵车三百辆跟随作战,鲁国要发誓这样做。孔子的回答是,你们要归还侵占我们的城邑,用来作为出兵车的供需,齐国也要发誓这样做。
会盟结束后,齐侯准备设享礼招待鲁定公。
孔子对齐国大夫梁丘据说:
“齐国、鲁国有旧的典礼,您何以不知道呢?事情已经完成了,而又设享礼,这是让执事官无辜辛劳。再说牺尊象尊不出国门,钟磬不在野外合奏。设享礼而全部具备这些东西,这是抛弃礼仪。如果这些东西不具备,那就像秕稗一样轻微不尊重。用秕稗一样的的礼节是君王的耻辱,抛弃礼仪名声不好,望您认真考虑!享礼,是用来宣扬德行的仪式。不能宣扬,不如停止它。”
要是说起这些享礼的道理来,这可是到了孔子的特长,估计整个诸侯国家里面,都没有比孔子更明白这个的了,所以,孔子头头是道,齐国的大臣们,就像是听课一样都傻了,既然孔子都这样说了,而且还有理论依据,那就别摆了,撤摊吧,于是终于没有设享礼。
其实,孔子并不是在机械的理论周礼,而是想让鲁君尽快的脱离险境,什么周礼,都不如活着重要,孔子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就侃侃而谈,从道理上镇服住了齐国的邪念,并赶快回家要紧啊。
会盟结束后,齐国派人到鲁国,将之前侵占的郓、讙、龟阴三处的田地,还给了鲁国。
孔子圆满的完成了这次的会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