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老小爷们,卫国虽然是小国,但是现在国君在军中,所以不能贸然的战胜他们,给国君蒙羞。齐军已经攻克了夷仪城邑,而且很骄傲,况且齐国领着攻克城邑的将领的官职很低,我们应该主动攻击齐军,若是两军相遇,肯定能够打败齐军,不如我们直接迎战齐军。”
中牟的晋军很听话,就不再进攻卫国了,所以说,卫灵公说自己可以抵挡一半的晋军,不是吹牛皮,不是说自己的武功多吗的高强,而是说自己的身份多吗的高贵。
这下——
齐军倒霉了,在褚师圃的忽悠下,晋军的重锤全部都砸在了齐军的头上,上千辆战车,真不是闹着玩的,滚滚的洪流,齐军很快就顶不住了,齐国战败。辛亏卫国的拼命迎接和帮助,才不至于让齐军落得全军覆灭的下场。
逃回来的齐君很感谢卫国,为了表示对卫国的感谢,就将禚、媚、杏三地送给了卫国。大约就是现在山东的长清、博平,禹城地区吧,都是齐国的西部边境的城邑,靠近晋国。
春秋后期的战争,随着发展,慢慢的演变成了这样的混乱局面,晋国已经实际参与了混乱,而且与齐国摆开了战场,这个是整个中原诸侯系统内,大哥和二哥之间的争斗,其他的诸侯都是配角。
因此,晋国和齐国目前的核心政治方向就是,如何和周围的诸侯们搞好关系,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的对抗敌方。
齐国想了,齐国现在正和鲁国处在战争状态,鲁国又是晋国系统内的小弟,如果能够暂时的安定住鲁国,这对于齐国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这就需要找一个鲁国和齐国的共同点,双方借坡下驴,彼此不再对抗,这才是双方的共同利益。
在这样一个客观的环境下,齐、鲁两国的机会,因为阳虎的政变,姗姗而来了。这毕竟是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两国都不愿意放过。
于是,鲁国率先发来了信息,表示鲁国感谢齐国没有收留阳虎,而且对阳虎进行拘留,虽然说由于阳虎的狡猾,逃脱了,但是这都是阳虎本人的原因,鲁国通过齐国的这个行动,真诚的感受到了齐国真心善待鲁国的意思。
鉴于,齐国和鲁国都是紧邻,虽然说在以往的交流中,有很多的误会,发生过一些争斗,但世界和平的大局面是不会变的,齐、鲁友谊的方向是不会变的,鲁国很愿意和齐国讲和,不知道你们齐国是怎么想的?
齐国当然很愿意在此时和鲁国讲和,目前齐国的对抗对象已经转变成了更厉害的对手晋国,所以,鲁国的意见,正和齐国的心意,这一对儿冤家,马上就同意讲和了。
这就是为什么齐鲁对抗,突然变成要结盟的根源。
齐国的对抗目标转向晋国了。
齐鲁既然是讲和,就要有会盟,就要有地点,就要有参与者,就要有一些列的程序,因此,我们伟大的孔子横空出世,完成了他在《左传》中记载的第一个工作成绩。
这次会盟的地点就在:山东莱芜地区的山谷之中,那时叫作“夹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