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嚭逃吴,是楚国为自己又设置的一个掘墓人。
伯嚭就是郤宛的后人,他也是被逼迫逃吴的楚人,和伍子胥一样,两个人相互配合,在吴国针对楚国终于完成了灭楚的大业。
囊瓦灭掉郤宛的这个行为,引起了楚国国人的愤恨,凡是在朝廷中有资格“分胙肉”的大臣,没有不指责令尹的。
什么是“分胙肉”?
其实,以前我们也讲过,古代时候用来祭祀先人的牺牲,就是胙肉。当国家宗庙祭祀完毕后,胙肉不能扔了,那样就太浪费了,过去的生产条件底下,胙肉可是高级的稀缺食品。按照古代人的理解:既然先人吃了胙肉内在的精神灵魂,剩下的胙肉外在物质实体,被后人食用,也是与先人沟通的一种方式,国家的胙肉,当然就应该分配给了当朝的大臣们享用,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只有位置高、身份显贵的大臣,才有资格分到胙肉。
所以,能在朝廷内分到胙肉的大臣,可都是重臣啊。
当时,楚昭王才是个七、八岁的小孩,也知道是因为费无极和鄢将师与郤宛有仇恨,才导致这样的惨剧发生。
另一个楚臣沈尹戌对令尹说:
“郤宛和阳令终到底有什么罪过?现在也没有人知道,而你却杀了他们,招致了很大怨言,到现在还没有止息,我也感到很困惑。
仁爱者,不能用杀人来掩盖对自己的指责,现在你因为乱杀人招致了指责,却不考虑补救,这不是很奇怪吗?
费无极是楚国的小人,人尽皆知,他用阴谋诡计除掉了朝吴,赶走了蔡侯,陷害了太子建,杀了连尹奢,蒙蔽了君王的视听,否则之前的楚王一定是很贤良的,现在倒好,成了得不到拥护的君王,这都是因为费无极。
现在他又杀了郤氏、阳氏,晋氏,而且还连累了你,你如果不去解决这个事情,恐怕你的令尹地位都会受到动摇的。
现在,吴国刚拥立的新君,边境冲突日益紧张,而这三个被杀的良臣,都是国家的良材,如果楚国和吴国发生战争,你就麻烦了。你也太糊涂了吧!”
令尹囊瓦也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就说:
“的确是我的错误,错杀了好人,我怎敢不好好的考虑这个事情,并且进行处理呢。”
鲁昭公二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子常(囊瓦)杀了费无极和鄢将师,并且也是灭绝了这两个人的宗族,这样,楚国国内不满的声音,才渐渐的平息两人下来。
费无极终于得到了这样的下场,也算是恶贯满盈吧。
老天爷长眼,这次郤宛家里的无辜蒙难,并没有完全断根,其中当时发生屠杀的时候,伯州犁的孙子,郤宛的儿子:伯嚭,在这次的混乱中,竟然死里逃生,侥幸生存下来,总算是没有让他们家族绝嗣。
伯嚭不敢停留,连夜跑出了楚国首都,他早就听说另一位遭楚迫害的伍子胥,在吴国受到重用,就一溜烟就跑到了吴国投奔了伍子胥,伍子胥与伯嚭虽无私交,但是因为遭遇相似,他们都是同病相怜,有着相同的家仇国恨,有着相同的复仇欲望。
不久,在伍子胥推荐下伯嚭见到了吴王阖闾,吴王阖闾高兴地接见了这位满怀深仇大恨的青年。在盛大的宫宴上,吴王若有所思地询问伯嚭:
“寡人之国僻远,东滨于海侧。闻说你父亲遭费无极谗害,被楚相暴怒攻杀。而今你不以吾国僻远,投奔来此,将有什么可以教导寡人的呢?”
伯嚭的泪水一下涌了出来:
“我不过是楚之一介亡虏。先人无罪,横被暴诛。听说大王您收留了穷厄亡命的伍子胥,所以不远千里,归命大王。大王您有什么需要我效力的,万死不辞!”
吴王听罢颇为伤叹。最后在伍子胥的大力举荐下,阖闾收留了伯嚭,任伯嚭为大夫,让他与伍子胥一起图谋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