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商量好计策后,纷纷摩拳擦掌,就埋伏在昭子回国的半道上,准备杀死昭子,目前,气氛空前的诡异,叔孙昭子危险了,真是命悬于一线。
但是,叔孙昭子命不该死,也是他不像季孙氏那样的刻薄,结交和很多的朋友,其中,参与这次谋划的一个叫左师展的人,以前就和叔孙昭子关系很好,而且他的觉悟也很高,感觉这次叔孙氏来劝国君回国,也是一件好事,是这些人度量太小,未必叔孙昭子就一定会杀死他们,也许这是一种暂时的权宜之计,毕竟都是为了国君好吗,因此,他思来想去,不忍心让叔孙昭子就这样的死了,便派人偷偷的向鲁昭公告诉了这些人的暗杀计划。
鲁昭公此时是什么态度?
其实,鲁昭公此时还是很清醒的,他知道这个计划后很是震惊,他不想这样办,也不能这样办,叔孙昭子是三桓的第二桓,实力仅次于季孙氏,杀个叔孙昭子很容易,但是因此惹恼了叔孙氏家族,那就麻烦了,一个季孙氏家族已经很难对付了,让自己都流亡了,如果再加上一个叔孙氏家族,自己估计基本上没有回国的希望了。
因此,杀死叔孙昭子目前是最愚蠢的办法。
另外,如果一旦这个事情发生了,谁还敢前来为国君回国的事情而忙碌,这就是断了人缘,断了自己的后路。
再说,毕竟这件讨伐季孙氏的事情,与人家叔孙昭子并没有关系,这个大臣如果再被杀死了,也等于给了国内反对派口实,自己在国内就真的没有退路了,这一系列的后果,都是鲁昭公所出冷汗的问题。
于是,鲁昭公赶快秘密的告诉叔孙昭子,他在回国的路上有埋伏的事情,让他赶快从另一条道路回国了。
叔孙昭子的斡旋工作,还是有一定成绩的。
至少是鲁昭公暂时的没有表示意见,没有明确的态度,这就是有机会。只不过是鲁昭公手下的人不同意这个意见,他们是害怕被杀死。但是,如果鲁昭公真的做了决定,这些手下的人,估计是没有任何的表达意见的机会。
可是,这些风吹草动的信息,反馈给国内的季平子后,产生的效果不是很好,因为季平子很担心。
所以,事情本来已经大致谈成了一个方案,但是叔孙昭子回国见到季平子后,将鲁昭公手下准备刺杀他的事情说完,季平子还是觉得,如果目前的局面,贸然让鲁昭公带着这群杀手回国,对自己的危险太大了,所以就改变了主意。
乌云压顶的天空,本已经出现的曙光,却再次的暗淡下来了,叔孙昭子一看,季平子的主意又改变了,原来自己冒着生命的危险来回的斡旋行动,算是白忙活了一场。
叔孙昭子心里面也有气了。
于是,为了向季平子表示自己轻视生命,忠于侍奉国君的高级理念,也为了给季平子做一个表率。自这年的冬天,十月,初四开始,沐浴更衣,香薰按摩,并和家人告别后,就独自在自己的卧室里面斋戒,请求祖宗们帮助自己早日死亡。
从此,他滴水不进,叔孙昭子绝食了。
若从执政的角度来说,作为当朝的一个大臣,他没有办法解决季孙氏和鲁君之间的矛盾,也没有能力帮助任何一方,占位和立场很尴尬,站在那一边都对自己不利,也属于黔驴技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无能。
但是,如果从忠君爱国的人品角度上来说,叔孙昭子真是具有伟大的人品,高尚的人格,傻乎乎的观念啊,他这种消极的避世思想,嫁接在对国君的衷心的基础上,用死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无奈,也只能是,一路走好了。
到了十一日,叔孙昭子绝食而死。
他不再搀和这摊子乱事了,在天国继续享受自己的修行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