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后,吴军又纵所俘的三国士卒逃回本阵。
这些士卒侥幸逃得性命,便纷纷狂奔,口中还叫嚷不已:“我们的国君死了,我们的大夫死了,我勒个去,逃命吧。”
许、蔡、顿三国军队见状,顿时军心动摇,阵势不稳。这时吴军遂乘胜擂鼓呐喊冲杀向前,直扑三国之师。
三国之师的阵势本已动摇,又见吴军蜂拥而来,哪里还有作战的勇气,于是纷纷不战而溃,乱作一团。楚军未及列阵,即被许、蔡等诸侯军之退却所扰乱,已无回天之力,迅速陷于溃败。至此,吴军终于大获全胜,并乘胜攻占了州来。
这就是吴楚著名的“鸡父之战”。
这场战斗说起来似乎很简单,用现在的话说:不就是一场诱敌深入,聚而歼之,趁势反击的战法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可是,在当年古代的战场上,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远不像现在的作战一样,有司令部,有指挥中心,有动态地图,有步话机,有系统的临时指挥。古时候作战,一旦在战前制定了计划后,在战场上基本就是看各个将领的发挥和配合了,充其量在发动进攻的时候,擂擂战鼓,挥挥旗子,一旦混战到一起,基本上就看军队的素质了。
另外,吴国现在的战斗能力,已经日渐成熟,远非吴楚对抗的开始那样,是文化人和野蛮人的战斗,现在已经是有高潮的阵战和计策了,这就是说明了吴国已经开始强大了,面对强楚,当年的晋国也是一胜一负一平的局面,现在,吴国却能利用节日,和计策一举将楚国大败,所以这次战斗的意义非常的深远。
吴国这次出战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营救楚国元太子建的母亲,因为此时太子建的儿子公孙胜已经出奔到了吴国,吴国手中有了这张王牌,是以后完全可以在“吴、楚争锋”中利用的棋子,而此时公孙胜的奶奶,也就是在太子建的母亲已经失去了楚王的宠爱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将太子建的母亲接到吴国,等于是为以后,如果存在树立公孙胜而埋伏下一个伏笔。
这就是“春秋争霸”的政治内涵。
所以,吴军在取得了“鸡父之战”的胜利后,马不停蹄,前往了太子建母亲居住的郹(ju)城,现在河南新蔡地区,属于蔡国的城邑地区去迎接她。
鲁昭公二十三年,冬天,十月十六日,吴公子光带领着部队到了郹(ju)城,太子建的母亲安排人打开了城门,吴军进入,将楚王的夫人和她的所有家眷财产宝贝等,一起带着回吴国了,安置在居巢地区居住。
楚国的司马蒍越真是惊呆了,前面的“鸡父之战”已经失败了,这已经是大罪一件了。没想到,吴军接着长驱直入,又将楚王的夫人给劫持走了,这可是罪上加罪。
于是,司马蒍越赶快带着楚军营救,但是等到了郹(ju)城后,吴军已经带着夫人安全的撤退了,这真是春秋版的“赔了夫人又折兵”,蒍越手下的将士们也知道惹了大祸,就建议直接攻打吴国,蒍越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就说:
“打了败仗已经是罪过了,再次的让夫人丢失,更是罪过,我是活不了了,不如以死谢罪,留的你们的性命。”
于是,蒍越就上吊自杀了。
楚国令尹死在了军中,司马也自杀了,楚国任命囊瓦(子常)担任楚国新的令尹。
囊瓦一上任,就开始在楚国的国都郢修筑城墙,准备防御吴国的进攻,楚国的大臣们说:“这个令尹不靠谱,如果吴军达到了楚国的首都,那我们出国岂不是就等于灭亡了吗,不去考虑如何守卫边疆,结好诸侯,忙着修理首都真是糊涂啊。”
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楚平王亲自组织水军前往吴国征伐,但是走到一半的时候,楚平王身体出现了问题,就回了楚都,楚军又是被吴军一顿的痛扁,丢失了巢和钟离。
鲁昭公二十六年,九月,楚平王去世了。
此时的令尹囊瓦子常想拥立楚平王的庶弟子西为楚王,理由就是:因为现在太子壬太年幼了,而且太子壬的妈妈,原来是应该嫁给原来太子建的秦国媳妇,后来被楚平王霸占了,现在的子西年龄大,而且很贤良,所以应该立子西为楚王。
让囊瓦没想到的是,这个子西真的很贤良,知道这个事情后,非常的生气说:
“这就是国家开始混乱的开始,君王的继承人是嫡出的儿子,这是常理,如果打乱了这个规矩,我是要受到国人谴责的,就是国人用钱财来收买我这样干也不行,我一定要杀了令尹。”
囊瓦真的害怕了,原本就是为了子西好,既然他不愿意,就按照规矩办,于是最终还是拥立了太子壬当了楚王,这既是历史上的楚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