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领头的邾国大夫公孙锄,就顺应人心,决定还是走武城方向,但是稍微变换一下路程,打个擦边球,准备等队伍到达武城时,再沿着沂蒙山南部偷偷绕过去,突然穿越鲁国城邑,走近道回到邾国。即便鲁国反应过来,他们已经返回了国家,后面的无非就是政治上的道歉罢了,反正事实已经如此了。
这个先斩后奏的想法很大胆,也很实际,但是还要看天时如何,否则计划再好,也是零分。
当邾国筑城的队伍,刚走到武城附近时,老天爷真的不给面子,却偏偏下起了大雨,道路泥泞不堪,行军的速度很慢,随队三位邾国大夫向司令员公孙锄警告:
“山路原本就低洼,一遇下雨,进了山恐怕就出不来了,那样谁都回不去了!”
可是,邾国的队伍已经按照原定的计划出发了,而且已经是到了这里,现在这步田地,如果再折返回去,恐怕费时费力,正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邾人没法,一咬牙,就放弃了走山道“悄悄偷过”的计划,只得硬着头皮继续从武城正前方通过了。
邾人的一举一动,当然没有逃过鲁国人的侦查,武城的鲁人都密切关注着邾国队伍的状态。
没有事先借道,邾人却胆敢擅闯鲁国土地,若是悄悄的迅速经过,当地的官员睁一眼闭一只眼,也就搪塞过去了,不算是驻守大臣的失职。但是若从武城的正面经过,事情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驻守的大臣无法给自己国君交代,一旦事情追究起来,他不能承担责任,所以,武城的鲁人也被逼上了梁山,决心要给这伙邾人一点颜色看看。
既然要动手,就不能心慈手软。于是,鲁人精心设下了一个圈套:在武城道路前方,先将邾人必经之路完全给堵死了;然后把退路上树木,都先砍断,但是却不推倒,稍微连着一点点树皮,从外表上看,大树都是正常的竖立着,待等邾国队伍走过后,再让事先埋伏的人员很轻松的推倒树木,就可以毫不费力的拦住邾国人的退路!
鲁国人太聪明了。
邾国人并不知道这个事情和危险,也被大雨已经浇糊涂了,哪有心思去研究这些,他们只想赶快归家,正所谓:归心似箭。
你想想,本身这就是一只劳动大军,作战的兵士很少,又干了很长时间的苦力,身心疲劳万分,又被大雨淋了个落汤鸡。所以,一下子就落入了鲁人的圈套,真是前进不能,后退不得,邾国那点可怜的军队根本无力抵抗,纷纷束手就擒;邾人的三位主帅都被鲁人生擒活捉了。
事情发生后。
邾人也打不过鲁国,没有能力发动战争夺回三位将领,只能告状了,这个官司,就又一次告到了晋国那里,请求大哥霸主替自己主持公道。
为此,晋国前来兴师问罪。
没办法,晋国是大哥盟主,又前来问罪,鲁国不能装糊涂,而且这次鲁国是有理的,所以鲁国在晋国强大压力下,叔孙氏家主叔孙婼(音ruò)不得不前往晋国,试图解释“武城之战”的前因后果。
叔孙氏是路过的外交大臣,也是三桓之一,他兴致冲冲的前往晋国,准备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晋国别搀和这些乱事。
没想到,也是一厢情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