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自来就是我们的仇敌,如果我们能够达到目的,就不要顾及其他了,这次来楚国送亲的人,都是晋国的上卿和大夫,我们一定要杀杀他们的威风。
你们说,如果让韩起为我们看门,派叔向和羊舌氏做一些内宫寺人做的工作,羞辱一下他们怎么样?”
楚国大臣薳启疆一听,直到楚王的犟脾气犯了,如果直接进谏,肯定是适得其反,不如换一种说法,于是也跟着哈哈大笑说:
“可以啊,为什么不可以,如果我们做好了防备晋国进攻的工作,这样就可以做,但是我知道一个道理,即便是羞辱一个普通的人,都要做好人家反击的防备,更何况是羞辱晋国的大臣,他们代表的一个国家,羞辱他们,就是羞辱晋国,所以一般来说,圣明的君王都是按照礼仪来进行接待工作,不主张去羞辱别人。
比如说:朝见的时候,要有圭板,进行享宴的时候要有玉璋,小国对大国是朝见,大国对小国是巡视,设置了茶几就不设置靠背,酒杯如果是倒满,就不要去喝了,参加宴会的时候有礼物,宴会之间要有加菜,宾客入境,要在国都的郊外进行犒劳,宾客离境要有礼物馈赠,这一些都是礼仪规矩的要求,国家之所以败落,就是因为这些礼仪丧失了而败亡。
你看看,当年的我们和晋国的城濮之战之后,晋国胜利了而不对楚国加强戒备,所以就在邲之战中失败了。自从我们双方的鄢陵之战以后,晋国吸取了这个教训,认真的加强防备,并且对我们楚国优礼有加,所以知道现在我们楚国都找不到机会报复晋国,这就是盗亦有道的道理。
现在我们楚国向晋国求亲,并且已经结成了姻亲的友好国家,你又想羞辱晋国,我就是想问问大王:我们准备的怎样了,如果准备的好,这样做事没有问题的,如果准备的不好,如果出现了问题,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
如果真的诱人愿意承担这个责任,我们就可以放心的羞辱他们,如果没有人承担,大王就要三思而后行,你一定要好好的考虑一下啊!
不过根据目前的形势状况来看,晋国做的也算是可以了,比如说,我们要求举行会盟,晋国就答应了,因此诸侯们都纷纷的前来楚国朝见;我们要求迎娶晋国的公主,晋国还是答应了,并且是国君亲自送到边境,派了上卿和大夫前来送亲。
如果这个样子,大王还是想要羞辱人家,我估计大王可能是已经做好的战争的准备了,不然的话,到了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啊!
晋国除了韩起意外,一下还有赵成、荀吴、魏舒、范鞅、知盈等等大臣们,这些大臣的哪一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韩起的食邑有七个大县,羊舌氏有四个族,都是强盛的家族。
就是凭借着这是一个家族和采邑的势力,战车有九百辆,再加上晋国其他四十个县的兵车四千辆,如果他们来报复,我们楚国能够有把握完全抵挡住吗?”
楚灵王开始听薳启疆同意自己报复晋国使者的意思,很是高兴,多少有些得意洋洋的神情,但是慢慢的听下去,就知道这是薳启疆在向自己进谏,而且说的非常有道理,也就冷静下来了,甚至冷汗差一点流了下来。
楚灵王连连点头说:
“是寡人的过错,爱卿啊,你不要说了,我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了,我一定对晋国的使臣优礼有加。”
所以,楚国对晋国前来送亲的韩起和叔向等人厚加礼遇。
楚国和晋国差一点就因为楚灵王的“灵机一动”而发生新的冲突,终于还是避免了这个对抗局面,让和亲的局面正常的发展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