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建国走到今日,期间经历过数次中兴,但很快就从发展之下跌落下来,直至小冰河时期日益严重。
受此大环境的影响,使得内部局势日益恶化,仅仅是各地士绅力量,不断兼并所在区域的土地,造成自耕农数量不断锐减。
想要在这些地方,去推动工业新政,以此来改变大明的颓废之势,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
工部尚书马由桂,露出笑容,道:“武志,对丹东港一期工程的建设,我很满意,你们镇辽府衙署,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很好地完成,不错。”
“丹东港作为辽东南一带的对外贸易港口,那肩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和作用,若是丹东港发展不好的话,那一切都是白费的。”
镇辽府知府马炼鸿点头道:“校长说的没错,此前在整合辽东南各府交通道路网时,下官就对这一情况是愈发有深的认知。”
“如果说镇辽府是辽东南的龙头,那定辽府、平辽府、本溪府等地,就是龙身、龙爪所在,上述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存在。”
“为了日后能给定辽府等地,带来相应的助力作用,这些时日我们镇辽府,一直在埋头苦干,确保治下的各类工业体系,都能得到好的发展。”
按照当初工部尚书马由桂的知道,在他们镇辽府的治下,不仅要筹建特种钢材产业集群,橡胶产业集群,蒸汽产业集群。
而且还要根据自身优势,筹建起纺织产业体系,海产品加工产业体系,造船业产业体系,造纸产业,精盐产业等等。
只要上述这些产业体系的一期工程,能顺利的在镇辽府治下筹建起来,那么该地就拥有了造血能力。
工部尚书马由桂笑道:“听武志这样说,那看来是先前所定的发展部署,你们镇辽府治下都发展的不错啊。”
“既然是这样的话,我们现在就去视察这些产业集群吧,武志你也知道,我此次前来镇辽府,是带着更重要的任务的。”
“但是想要将这些任务,都顺利的进行下去,就必须要依托你们镇辽府的发展,才能做出决断。”
随着辽东边陲一带,建奴频繁的纠集大军来犯,还有大明朝堂之上,与东林党的矛盾不断加剧。
这使得工部尚书马由桂,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将工业新政在辽东全面推进,如此才能确保日后的筹谋部署。
地方兴建工业体系,是需要时间的,可对工部尚书马由桂他们来说,现在恰恰最缺少的就是时间,所以工业派必须要争分夺秒。
镇辽府知府马炼鸿道:“既然校长这么说了,那我们就先从造船产业开始吧?”
作为未来辽东南的出海口,想要确保该区域的工业体系,能够不断地繁荣发展下去,那相应的海商群体,就必须要趁势壮大起来。
想要确保这一基础的前提,就是必须要有相应的造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