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已经快饿红眼的庆阳府百姓来说,在这等关口,没有什么比填饱肚子更重要。
向庆阳府治下调拨粮食的这半个月的时间,对工业派庆阳府知府徐建忠来说,是他终身难忘的存在。
看着饿红眼的庆阳府百姓,在他们工业派的耐心疏导下,最终平复了积攒已久的怨气,原本被称之为火药桶的庆阳府,随即也就被工业派给解除了危机。
“青天大老爷啊,您是小的一家的救命恩人啊,要不是您出手相救,恐小的一家就真的要被饿死了。”
“马青天啊,您一定要让小的们修建生祠啊,若连这样的请求都不答应的话,那小的们就跪在这里不起来了。”
在庆阳府府城,此时聚集着大量的百姓,受工业派赈济粮得以活下来的他们,此刻皆跪在地上不断磕头。
原先因为受东林党剥削的缘故,使得庆阳府百姓的怨气,在东林党官员尽数逃离后,便全部都撒在了工业派官员身上。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派官员在庆阳府治下所做的一件件好事,这使得庆阳府百姓皆心生感激。
这天底下哪有这么样好的官老爷啊。
面对这等凶险的局面,工业派的官老爷,根本就不计较个人得失,想尽千方百计也要让他们活下来。
甚至于那军器司郎中马由桂,更是不惜血本的大批次在京畿之地购买粮食,这才有了他们庆阳府的今日。
如果说没有军器司郎中马由桂的坚持,恐庆阳府治下此番不饿死成千上万的百姓,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存在。
也是基于这样的前提,使得庆阳府百姓的心中,对工业派,对军器司郎中马由桂,那是绝对的感激。
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军器司郎中马由桂便道:“好的乡亲们,此事本官就答应了,你们都快站起来吧。”
因为经历的多了,所以军器司郎中马由桂,这心中也明白,如果说自己不答应这点要求,眼前这些心地淳朴的庆阳府百姓,那是肯定不会站起来的。
与其是这样一种情况,那倒不如从一开始直接答应好了,这样一来也可以让庆阳府百姓少遭些罪。
其实让军器司郎中马由桂,这心中感到唏嘘的是,这庆阳府百姓想要的其实并不多,但是为什么这么些年,东林党官员就不能带领着他们走向强盛呢?
反倒是他们初来乍到的工业派,仅仅用了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便让民怨沸腾的庆阳府百姓,渐渐地恢复了理智。
这也为庆阳府治下,在下一阶段的民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治国如烹小鲜,心境最为重要,若没有那处事不惊的心态,恐做不好这地方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