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东省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也不可能遇到什么大问题,可以让其他人后续跟进,李自成适合开辟新省区。
考虑到满清有点衰弱,又有强大军力四面合围,科尔沁部也归顺了大明,清兵远攻东蒙省的可能性不大,原先在东蒙南部守卫的张鼎所带部队,也调入贝西省。
清兵虽然因粮草不足而有点衰弱,但战力还在,非精锐部队难以与清军一战,一般部队挡不住清军。
东蒙省现在还人烟稀少,喀尔喀部蒙古人还没有西移,清兵真的打进了东蒙省,也抢不到多少东西,其地盘还是东亚各民族的,如果贝加尔湖让欧洲人抢走了,就与整个东亚民族无缘。
如果要选择,丢失东蒙省与丢失贝西省之间,肯定要先保住贝西省,在丢失给东亚的满清人与丢给欧洲人之间,肯定不会选择欧洲人。所以,虽然东蒙的防守不能全撤,但贝西省的防务更重要。
张鼎所带之军,已发展到一个师,其中一个骑兵旅,一个步兵旅,虽然还有龙骑兵营,战骑兵营也有几个,拉车的马也较多。
李自成带民工队在贝加尔湖西岸建城堡,张鼎师会同李过的骑兵旅到西部的一条河边构建守卫防线。
张鼎等人守卫的河流,当时叫谦河,如果后世人也许知道谦河还叫叶塞尼亚河,当时没有叶塞尼亚河的名称,谁也不可能去杜撰一个河流的名称出来。
先前的北方各部落和蒙古人,实际控制区域是在是贝加尔湖北端的韦度以南,北极圈内区域几乎没有实际占有,只是名义上可以进入,当时北部区域叫鲜卑利亚,西北利亚的名称还没有出现。
大明朝庭的崇祯认为,守卫好谦河,就能挡住西方所有东来的力量,就能保持住游牧民放的摇篮贝加尔湖。
北部次北线,则应放缓发展,先确保黑龙江省,经呼伦贝尔,连接东蒙省的道路交通线。西蒙省只是在筹备阶段,先派出满挂部在西蒙省的东部区域放牧,暂时不要去挑起与瓦剌诸部的战争。
满挂部即可筹建西蒙省,也可探明西蒙古区域的情况,还可守卫东蒙省区域。
因为瓦剌部中的准噶尔部进入了准噶尔盘地,并处于兴起阶段,应暂时等待瓦剌各部落的变化,根据变化而定方案。条件不成熟时,不必去触碰瓦剌诸部。
大明的重点还是在中路,大明的主要军事力量也在中部,孙传庭的第六军,加上李信的第八军,光战兵就有近十万之众,超过了现有的满清军力,加上辅兵和后勤人员,远超十万,再加上陈奇瑜的第七军,和陕西省的支援力量,超过二十万的庞大力量。
孙传庭打败了吐鲁番的大军,占领了吐鲁番全境,主力进占巩乃斯草原,巩乃斯草原是进入了伊犁地区的路口,伊犁也是当时的亦力把里。
天山北部先占领西部,天山东部有准噶尔盘地区域先放一放,其后与瓦剌各部一同处里。
在先前的一年时间里,孙传庭和李信也打败的和硕特部的进攻,李信承机进占了塔尔布古尔。和硕特部只是还有少量骑兵断后,或不干心想再战一场。
孙传庭和李信的部队能战胜吐鲁番的军队和蒙古军队,是因为曾经与后金作过战,有与后金一战之力,而吐鲁番的军队和蒙古部落兵与后金军还是差了一畴。
孙传庭也确实体现了其组织能力,不但将原先的陕北秦军组织训练得战力很强,就是逐渐调入的旧明军也整训得战力强悍。人是是旧明军的人,战力则是新明军的战力。
崇祯朝庭根据当时形势,令孙传庭进入亦力把里,建立伊犁省。令李信带兵进入天山南疆的西部,以唐朝安西四镇为基础,建立安西省。再令孙传庭派一偏师进入天山南疆东部,建立一省,由于是塔里木盘地的东部,所以命名为东塔省。
孙传庭推荐进入东塔省的带兵力员是李定国,于是李定国成为了东塔省的总督,即守卫罗布泊的军工基地,也维持东塔省地区的秩序治安。
崇祯由于受后世影响,认为拥有了伊犁省和安西省后,就基本上构建好了西部边疆,那瓦剌和准噶尔的事务就成了内部事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