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如今的大明,在中华文化中,国一般都是省、府那么大的诸侯国,而皇帝治下之地则称为天下。
天下概念主要体现于周国时期,周天子认为,自己不但有自己的国,还有天下。正由于天下概念的运用,周国时期,也可称周朝时期。
当时的天下是九州天下。天下的概念有大也有小,日本区域内因受中华影响,也称日本天下,但日本拥有的只是日本的小天下。
天下是一个地理概念,是自己或当时人能到达的、比较了解的区域。中华天下由雍州天下发展到九州天下,再发展到后来的十三州天下,到现在的大明和周边地区。
天下是一概念,国家是另一概念。中华概念中,国家多般指大的诸侯国,相当于指的是那个地方的人,天下则指当时地理概念下的区域。
同样是国,天下国与诸侯国是不同的概念。
此文毕竟是新式文章,当时许多人看了此文,许多人都感到应区分“天下国”与“诸侯国”,才能较好的把握当时的天下大计,就是“国”与“国家”的概念也应弄清楚。
此崇祯在与颜毅敏私下讨论时谈到:“有时国家也可指夏夷之防中的汉家天下,将边民或少数民族当作外国。现代国家是一个政权管理之下的所有区域。苏联是多个国家组成的联盟,内部还有许多加盟国,但苏联境内的所有区域都要服从苏联政府管理,所以苏联也相当于一个国家。安道尔是个很小的区域,但安道尔政府之上再无管理人员,安道尔再小也是一个国家。”
中华天下是个大区域,国家在中华文化中又有多种指意,所以理解国家概念时,中华人与其它国家的人有所区别,其他国家的人说国家,就是一个具体国家,或一个国家的民族,中华人指的国家则可能指某地,也可能指的是中华天下。
反过来理解,其他国家的人对国家和民族拥有感很强,特别是希腊文化影响下的地区,都是小国。中华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拥有感则相对的淡一点。
民族主义者或国家主义者认为中华人这种观念不太好,但哲学家则能从中华民族中发现新的亮点,那就是中华民族具有跨越民族的特征,即有包容万族的胸怀,又具有向普通人族发展之趋势。
地球人终究会走向和皆团结的一体,形成无区别的地球人,但在形成地球人之前则有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地方的人克服民族主义的缺陷,跨越民族限制,走向地球人。
地球人终究会实现人人平等、无压迫、无剥削的无区别的人。
民族主义适当的发展是正确的,在被压迫民族之内发展民族主义是正义的,一些发达的民族再强调民族主义,就有可能走向霸权主义和经济掠夺的泥潭,过份的民族主义是非正义的内容。
在由民族向地球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民族主义和人类主义的两个趋势,无区别的地球人之人类主义是未来的必须发展趋势,必然有兴起之时。
中华区域已经出现跨越民族,争做普通的人的发展趋势,对这种发展趋势是抑制还是顺其自然,在不同政策下有不同的结果。
中国人就是要为人类的解放做出贡献,就是要普通无区别的对待一切普通的人,并总结出普通人的学问,总结出对待普通的人学说,中国的“仁”学具有这方面的内容。
地球人不是一日能形式的,在形式地球人之前,必然有地方出现超越民族概念,形成地区概念下的普通人类。
中华区域已经出现了人类主义的趋势,就不必再去抑制,人类主义与民族主义相互作用,最后形成普通无区别的地球人,区域内出现人类民族共同体是迈出人类主义的第一步。
中国想保持中国之地位,就必须全面发展,就必须拥有先进地位,先进的中国只能适当的拥有民族主义的内容,不宜过份的宣传推动民族主义,先进国家推行民族主义都难免出现霸权主义。
中国单纯在汉族区域宣传民族主义也很难达到小民族那种效果,不要说一个民族,就是一个地方团体,在府里有可能护着县里的人,在县里会护着乡里的人,就是同时有小里的大里的团队,即村里和乡里的团队,大部分人会站在村里这边。太大的民族的民族主义不可能达到小民族那种齐心,因为中华人除了族人观念外,还有天下人观念。
民族主义应当拥有,应中庸的掌握,也就是辩证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