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开春之后,生产事务忙起来了,文化运动指导小组偶尔还有时间讨论历史事务或文化事务。
历史上,唐朝的中后期蕃镇割据,五代时期武人经常政变,夺取政权。北宋初期,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出现文官掌握朝庭的局面,特别是到了明朝中后期,文官更是对武人百般歧视,以致后来社会上流行的“文视武如草介,武视文为寇仇”现象。
顾炎武:“北宋初期,真的只有重文轻武,削弱军队的战力才能治理天下吗?”
伍鸿友:“矫枉过正,面对五代时期武人经常政变的局势,暂时削弱武人的权力也许可行,问题是过去了一段时期后,天下大定,应恢复正常。”
颜毅敏:“正常是什么样的状态,需要有个明确的认识。”
黄宗羲:“唐朝中后期,社会治理不好,武将和牙兵就同唐贵族样不顾天下人的命运,起而与贵族争权。五代时期也有的是利益之争,有的人也是被逼的不得不起兵反叛。
社会的正常状态是社会治理好,没有那个层次的人明显感到不公,社会即有保卫自己的武力,又能拥有避免武人叛乱的机制。”
顾炎武:“也就是说,除了削弱武力之外还有方法治理天下,有办法稳定天下,维护一统。”
伍鸿友:“东周和两汉,极少武将叛乱,其经验值得分析和借鉴。”
上官寒明:“用礼法明确一个基本状态,严格维护那个基本状态。”
朱金华:“需要先明确,维护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何功能:“明朝的文官可能是抓大放小的方法。”
黄宗羲:“明朝的文官认为,武人是祸乱之源,武人乱天下是心腹之患者,外敌只是癣疥之疾,终有平定之日,于是产生了削弱军力的国策,对外敌当做次要问题。这只是文官的公开论调,其实文官很大程度上是文官集团与武将集团争权夺利,打压武将是为了夺取更大的利益。”
颜毅敏:“还是归结为利益分配问题,就是应建立礼法秩序,不要人为的争夺利益。”
崇祯:“我想,宋、明的重文轻武,削弱军力的做法在总体上来说是不对的,现在问题是怎样才能纠正错误。”
顾炎武:“当然啊!兵者,国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颜毅敏:“军力强大是必须的,军力强大是为了保卫天下万民,问题是怎样防止掌握军队的武人运用军队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