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此时,伍鸿友,上官寒明,黄宗羲,顾炎武等人来访,众人再次聚集一起交谈。
崇祯接着刚才与颜毅敏谈及的文化类型与生存的话题。
崇祯说:“我想谈谈对于汉族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习惯与生存的问题。周边也有许多少数民族是少数民族上层者的奴隶,汉人中也有和少数民族的奴隶主一样,视少数民族为奴隶,迫使用少数民族跟着奴隶主走。
“有人用汉人的封建观点对待少数民族,视少数民族的人是自由民,但没有能力提供其生存的土地和生产的物资,少数民族众人为了生存,还是要跟奴隶主走。单纯有较好一点的观念,如果诚心不足,也不能解决少数民族中的人的生存问题。”
伍鸿友说:“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不能用旧文人和旧武将,还是要用新人员新方法,民族司的意见和方法应是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的重要原则。”
崇祯:“封建观念就是要有人为头,二股以上的力量相当的封建观念者,就很难形成统一的力量。要么就混战获得统一,要么就各干各的,一盘散沙。
“中国大陆南部沿海一线,时常都有难民进入大海,从琉球到南洋诸岛都有华人进入,唯独台湾岛在颜思齐组织移民之前都没有大陆人,这是什么原因呢?”
颜毅敏:“那道以前都没有大陆人到过台湾岛?”
崇祯:“事实上,不是没有大陆路人进入台湾岛,而是进入台湾的大陆人被杀光了。台湾岛生番中有几个腊头部落,台湾腊头部落在其落后的文化习惯下,对进入台湾的所有外地人都杀尽斩绝。
“进入了台湾岛的难民也是有组织的,但多般都是人员不多,相对于台湾生番部落则较少,不是生番和对手。有时多股难民组织队伍汇在了一起,甚至有时人员较多,问题是多股难民不知道怎样联合一起抗敌,或因找不出一个统领各地难民的领袖,在台湾生番的进攻下各自为战,也没有能力抵抗悍不畏死的生番进攻,宁愿全部被杀死,也不知联合作战抵抗。
“封建观念下的众人的文化习惯,只有服从,而不知联合,这就是为什么三国时期吴国就进入了台湾,而到明末颜思齐移民前,大陆人都没有在台湾站稳脚跟。
“其实那几个腊头部落的习惯是可以改变的,颜思齐移民后,生番因打不赢移民,后来也和其他生番样,与人和平相处,不再腊头了。生番腊头,只是在其文化习惯影响下的行动,并不是个人人性问题,就象后世的军警镇压民众示威的样,军警的身份要求其执行上司的命令,有个别军警甚至很不想执行。
“西方古代有的民族对共和思想有较深的了解,在强敌入侵前面,内部人会暂时放弃内部矛盾,共同抗敌,在能生存的基础上再解决内部矛盾。
“所以先前说过的美国最初的十三州,能平等的联合在一起立国,并进行独立战争,是十分可贵的文化素养和习惯。如果那时十三州没有联合,任何一州都难以对抗英国大军,就是十三州联合,也是在法国与英国大冲突中的间隙和余荫下才获得胜利。”
顾炎武说:“中国文化缺失平等联合的因素。”
崇祯:“中国也有平等的联合事例,公元前841之前,周公和召公还是联合共和行事,治理天下一段时间。只能说,皇帝出现以后,封建观念得到加强以后的中国文化缺少平等联合的因素。”
上官寒明说:“因中国文化中缺少联合的因素,台湾地区迟了一千多年才有了朝庭的地方政府,看来文化中的联合因素还是有必要存在。”
崇祯:“文化中的联合因素不仅仅是地方政权出现的问题,而是一些平常事务的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