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兵完全突破了热河北部的防线后,进入燕北省的地盘,就遇到了燕北的明军。
明军方面,原先燕北省有莫日根的骑兵,张鼎的新军,李自成或李过的防守军。
北京参谋部还在得知后金进攻热河北部时,就调孙传庭部的秦军和李信所带的朔方军主力增援燕北省,调近卫禁军增援长城沿线。
后金军进入燕北省时,李信所带的新军主力汇合燕北省西部军队在西部作战,即防守后金军进入朔方省,又从西部攻击后金军。卢象升在东部攻击后金军。南部有张鼎有新军,莫日根的骑兵,和民兵军队,孙传庭的秦军也到了南部增援。
皇太极突破的热河防线后,对明军的顽强阻击也很无奈,虽然只损失了几千人,但也消耗的粮食则多了,物资也有损失。皇太极叹息,象这样的胜利,也胜不了几次。
金兵即想在平原或草原上发挥骑兵机动的优势,减少进入关内抢劫力量的损耗,也想在路上顺便多消灭一点明军。问题是现在的明军不是以前的明军了,明军也敢于野战,天象军和新军都是敢于野战的军队,且是打不散的军队。
在热河的明军虽然败了,但败而不溃。明军是主场,伤兵能得到救治,剩下的战兵也还有一战之力,明军放下伤兵,主力部队还尾随金兵向西,特别是众骑兵,随时都与金兵有接触。金后不得不把车队的给养置于中间,后面留大批骑兵保卫。
后金军的目标是去密云附近的长城,南方是后金军的主攻目标。
孙传庭的秦军和张鼎的新军,莫日要的骑兵都在南方防守。明军层层防守,金兵攻势猛烈就退一步,金兵不攻就严守。
早些年,后金兵在长城之外,都几乎无战事,蒙古人要要么就逃跑,要么就归顺。现在,后金军每走一步都要战斗,且明军又不死守,明军就是不大逃亡,明军能短时守卫阵地。
明军有虎尊炮和龙骑兵,后金兵进军在任何地方,都会有明军的袭击,火枪小炮打你一阵,造成你的伤亡,后金兵想进攻,明军上马就走,不远处就有明军预先布置的阵地,明军龙骑兵能进入明军阵地内,明军阵地,就是选择便于防守,有炮火的地点。
后金兵想实现其战略意图就必然受阻,后金兵实现不了其想对明军的围歼计划,明军总是能在人和物资撤走后,才放弃金兵必争之地,金兵用大量的人力抢夺的都是一些空地,金兵想歼灭明军或消耗明军兵力的愿望也实现不了。
燕北省人口还不多,蒙古人也到处逃散,抢不到什么粮食。后金军必须进入关内,才有可能抢劫到财物。后来,皇太极利用其谋略,进行心理欺骗,声东击西,技高一筹,主力突破明军的层层防守,攻向长城。
崇祯二年的长城守军,只是长城一线有军队,都是一些为官府而战的士兵,训练严重不足,又被突袭。
此时的长城,不再是崇祯二年时的长城了,长城沿线得到了加强,崇祯三年,九边屯田区收归新军体系后建立了军政府,民兵,辅兵,战兵,野战兵的体系也形成,长城的防守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加强,最大的不同是新军体系的各种兵,不再是望风而逃的军队,而是不怕死的敢于一战的军队。
宣府在卢象升调到热河之后,就由常延年接管,常延年本来就是新军的高级军官,现在新军的将领大都派出到各地后,常延年成为京郊地区仅剩的高级将军。
宣府原先是后金奸细集中的边境区域,原先在满挂管宣府时,虽然严查后金奸细,也还留下许多奸细,到卢象升管理宣府时就较严密了,加上对晋商的清查,对张家口等地的大规模排查,奸细所剩不多。现在,经过新式学习的常延年则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反奸细,后金的奸细更是无处藏身,基本被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