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中也有人并不是罪大恶极,也愿意向善,或是可以改造为良民的人员,也加入了民工队,有的人甚至还加入了新军。
新军基本上没有改变雪区的社会结构,没有干涉头人和宗教上层的事务,但自己处理事务还是本着尊重生命换救生命的态度,对最下层人有所扶持。有部份藏民也知道了,无法生存下去,找到新军投靠新军就能活下去。新军和朝庭力量一般先按排来投奔的藏民在民工队。
雪区的蒙古族头人是元朝时蒙古征服雪区而留下的贵族人员,新军即使象蒙古人样侵入雪区,只要武力强大,当时反对的人员也会不多。新军没有改变雪区的事务,而剿匪修路和以贸易者的身份进入雪区,更是没有人敢反对。
夏东就旅在昌都停留了一个月左右,民族司的人员继续与昌都各层交流,夏旅再次进入剿匪征程。
夏旅分为两路,一路按昌都到洱海的老商路向云南方向发展,一路向南部沿着雪区各部交往的旧路扩大和改造路面,向南部边疆发展。同样是沿路剿匪,扩大贸易。
到崇祯四年底,三条大路都基本成形。崇祯决定成立西康省,以朵甘都司东南部为主要地区,以昌都不中心。主要军事力量由新军训练,民族司的人员团结当地藏民上层,具体管理西康省的事务。
夏东就旅留一部分骨干在西康,每个营都抽调少量人员,在西康编练西康军队,四川调一部分人员到西康增援。
朵甘都司区域和雪区都是地广人稀,新军占少量地区建军营城堡,当地人并不十分反对。藏民都是过着半游牧,半耕种的生活,都信佛教。民族司的人员处理好的与宗教人员的关系,宗教人员和头人不反对,藏民就基本上没有人员反对。
雪区各地原先归顺过大明朝,现在也名义尊大明朝为正宗。
雪区众头人和宗教人士重视的是自己的财产,建立西康省并没有损害雪区各头人和宗教人士的财产,也没有侵犯各自的权力,主要是剿匪修路,扩大贸易,加强联系和防卫可能的入侵。
扩大贸易能增加或丰富物资,藏民也欢迎,藏民对土匪则深恶痛绝。
西康省也在无阻碍的情况中成立,西康省的成立,得益于民族司的人员的分析和策略,也是由于当时雪区行政头人和宗教系统都分散,各自为政的历史条件。雪区无人想反对名义上正宗的大明朝庭和强大的朝庭大军,反而对加强各地区联系持欢迎态度。
西康省除了土匪外没有什么强大的反抗力量或敌对力量,留下骨干和人员,慢慢也能练成强军。夏东就旅受命准备进入云南,云南存在可能的敌对军事力量。
西康省还要沿边境修路,做好守卫边境的准备。东南亚地区的上层偏爱战争掠夺,南部的东吁王朝也征战不断,东吁王朝虽然还没有攻打雪区,而多次攻打云南地区,西康省区也要做好防卫准备,边境交通和边境防卫十分重要。
西康的南部与东吁王朝有一小段接壤,肯定沿边境附近修路便于防卫。夏东就旅向南修的路就是面向西康与东吁王朝的边境线。
期后,西康省的力量继续沿边境修路,东部与昌都到洱海之路相连接,西部沿边境线修路。东边当时还是一些部落,没有强国,自己传统掌握的地区还是要加强联系,修路守卫,可以将边境的路修到不丹。按当时传统习惯,不丹和锡金还在乌斯雪区域内或在大明的版图内。
崇祯不想扩张,但想拥有明确的边境线,能守卫好明确的边境线是崇祯的追求。
夏东就旅的主力准备进入云之时,在贵州的原加强营经过一年多时间发展,也扩大为两个营的兵力,贵州虽然已经建省,但是由于贵州的少数民族多,还是留下一营守卫民工队修路,一个营从贵州进入云南归建。
云南在明初成祖时期占有的孟养司和木邦司等地区被东吁王朝占去,东吁王朝占有的孟养司才与西康省区有边境接壤。当时麻里司(后来的果敢地区)和孟艮府等地还在云南管理范围内,因为孟艮府还在云南,所以云南与暹罗国有边境交界线。
夏东就旅进入云南,就是要守好云南,维护边境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