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夏东就旅和民族司的人员随秦良玉回到西南。夏东就旅主要是沿长江两岸活动,同时也有一个加强营进入了著安叛乱后期的中心地区,贵阳府和附近的水西地区。
当时叛乱已平息二年了,战后重建是个问题,主要问题还是要由地方官府承担,新军和民族司的人员做为朝庭的力量增援地方。夏东就旅和民族司的人员处理事务较公正一些,也在西南打出的皇帝直属军队和人员的名声。西南当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较为明显或较严重的是难民问题。
夏东就旅吸收了一部分少数民族的人为辅兵,民族司也有少量少数民族人员加入队伍。同时派来了民工队的队伍,也吸收了一些难民,其中有当时部分是少数民族人员。西南的部分难民被民工队听收后,难民问题有所缓解。
长江帮对四川有所渗透,但力量没有湖广以东的部分强。夏东就旅的来到,加强了新新军在四川的力量,也是一次北方禁军和南方新军的交流,部分禁军留在了四川新军,夏旅也吸收了部分四川当地的新军人员。
几个月后,西南的情况初期汇报到了北京,在许多内容中,其中有一条内容,有少量叛乱分子逃到了雪区。
崇祯当时决定,叛乱的一些问题由地方上慢慢处理,或等全国的文官区域的变化发展,现在先处理民族问题。
于是要求夏东就旅以追踪叛乱分子的名义准备进入朵甘都司区域。
夏东就旅在雅州集结,其中有两个营加入了较多的四川当地新军,也就是说除了到贵州的加强营外,又满编了一个整编旅,且增加了许多辅兵。
明末时朵甘都司和乌斯藏都司都是比较松散,各地头人各自为政,佛教各派争夺也激烈。朵甘都司的重镇昌都,当时有两条重要商路,一条是到四川中部地区,一条是到洱海。
昌都到四川中部的商路经过雅州,夏东就旅就是准备沿旧商路进入昌都。
夏东就旅进入朵甘都司区域后,不干涉地方的行政,主要是修路和扩大经商,也对区域内的土匪进行清剿或对逃到雪区的判乱分子进行抓捕。
雪区也有许多土匪,土匪是一种职业,政府武力不够强或有动乱迹象的时期都有土匪存在。
夏东就旅对在雪区剿匪比较谨慎,先是取得当地的头人认可其土匪身份或确认那里那一部分是土匪,当然重点是那些有抢劫行为的武装力量,然后进行攻打或围剿。
夏东就旅大部分人参加过围困后金兵的战斗,新编入的人员也是训练有素的新军人员,整个旅也相当精锐。新军有多年的剿匪经验,又有当地人和少数民族人员的帮助,指挥人员也成熟起来了,战胜土匪问题不大。
当地的土匪与其他土匪差不多,与后金兵比较还是战力相差太远。即使是一个营甚至是一个连也能剿灭土匪。
四川中部到昌都的沿路两边的许多土匪都被剿灭,因而大明朝庭军受到了当地广大藏民和各族民众的欢迎。即使有个别头人自己私自安排或操纵的土匪被剿灭了,心里不高兴,口头上还是支持剿匪。
朝庭在夏东就旅剿匪的同时,也调民工队来修路,主要修建雅州到昌都的大道,偶尔也修沿边到各城镇的路。新军通过长江和新修的大道,运输给养支持新军进入雪区。
新军剿匪也有少量获取,还能通过贸易购买少量的给养。
道路修宽了,贸易也有扩大的趋势,雪区与四川的联系也有加强的趋势。
二、三个月后,新军到达昌都,昌都的头人也愿和新军交往。新军战力强大,又拥有朝庭的名义,藏族蒙古族头人也不敢轻易开罪新军。
夏东就旅也受命扩充,许多辅兵都转为战兵,有少量民工队人员转为辅兵。藏民也有少量自由民,也有少量人愿意加入民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