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新政有许多内容,其主要内容是掌握军队和建设好特区。
在军队方面,原先重点在京城,沿江沿海,交通要道,现在扩展到九边,然后全国的军屯区域,再扩展到全国区域。
在社会建设方面,原先重点建设好特区,现在九边也纳入特区。
特区和文官管理区的区别,其实也不大,其主要区别在于朝庭政策的执行和区域内人的生活状况。
朝庭政策,特区基本上能执行,文官区域则打执扣的执行。生活状况,特区内基本上能生活下去,是当时生存水准线之上,文官区域则许多人不能生活,是生存水准之下。
最终结果是民心问题,特区内的人想方设法保卫特区,保卫特区就是保卫自己。文官管理区的人则感到没有国家,只有自己,国家与自己联系不紧密。
原先大明的卫所制已经证明没有战力,必须用新卫所制区代,原先文官体制下的九边,也没有能力守卫长城,现在必须新军接管。
原先大明的卫所制处于淘汰边缘,戚家军就是实行募兵制,后来的辽东军,天象军,秦军都是实行募兵制。事实上,募兵制比卫所制的战斗力强,但与后金那种全民皆兵的体制则较差一筹。
现在特区实行民兵制,也相当于后金的全民皆兵制。民兵制就是适龄人全部参加民兵,民兵基础上抽调出辅兵,再从辅兵基础上抽调整出战兵,野战兵。
民兵制和乡勇差不多,乡勇和民兵都是后世的制度,现此崇祯在明末时期就开始实行。
民兵制可能比募兵制的费用低,但效果超越募兵制。建立民兵制的条件是社会建设好,要民众支持。要建设好社会,首先要克服文官的贪污,暂时的方法就是建特区。就象不太平整之地开垦水田,先局部建一块田,再在其它地段另建一丘另一阶梯的田。
如果九边能建成特区,单纯九边都有超过后金的人力,加上原先特区的力量,就有可能超过后金的力量。
卫所制是原先存在或当时天下人都熟悉的内容,把卫所建成特区,再在特区内实行民兵制,是当时能实行的方法。
卫所是名称,民兵制是实质。利用当时的卫所,接管当时的卫所,是皇帝体系与文官打交道的方法。
原先新军向九边的一些卫所渗透的力量,主要是利用当时还拥有的田地耕种,同时开垦荒地耕种,现在有部分卫所田地收回,崇祯要求九边今年就要耕种优质田,荒地冬季再开垦,当然已开垦好了田地,能耕种的当然也耕种。
人员不足,可以招抚流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有活命的希望,还是能招到人的,那些解救回来的金兵掠夺人口中无家可归的人也可按置在九边。
屯田部规定,夏季内,必须完成进入长城沿线的九边卫所,因为大部分九边卫所在新军掌握中,进入不难。秋季内必须完成全部九边卫所的改造,包括辽东镇、太原镇和保真镇。
此崇祯要求,在崇祯三年内,新军在全面接管九边的同时,新军必须对于卫所中的所有的汉人卫所进入并改造,冬季前要做好明年耕种的准备。少数民族区域的卫所,能进入的也尽量进入。
信王发展到崇祯时期后,招人不受限制,除了招有武功底子的人,主要是招那些实用人才。经过二年多的实际运作,招人的队伍也知道招什么样的才有用,人才经过短训班提高班和实际工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基本上能应付日常事务,有极少数人还具有创建性。
九边事务虽然由武官挂名,许多事务还是要文职人员处理,建立军政府,就是要从原先文官的管理下独立出来,要摆脱文官体制的那种风气,建立新式农耕模式。
九边原先的文官大部分调到其它地方,一些加入的皇帝体系的文官,或能力较强的胥吏调往九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