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虽然没有帝王将相那么显眼,如果人人都尊守规则,则可能形成习惯,甚至形成观念,观念再发展,就可能形成文化生活。不同的种族中的人的行为习惯,受其文化习惯影响。如果有人破坏规则,且得不到惩罚,规则就可能不成为规则,其规则对人的行为习惯的影响就会小,也难以形成文化习惯。”
黄宗羲说:“那说明人对规则的尊守和规则的内容都很重要。”
此崇祯说:“规则有客存规则与人定的主观规则。有些商业规则则客观存在,按规则办事就可能赚钱,不按规则办事就可能消耗本钱。有些人定的规则也接近客观程度,人也必须尊守,有些人为规则则与人的生活习惯相差太大,人难以尊守。
客观规则需要人去发现,并记录下来。人定的主观规则有些也很好,按人定的规则办事则能产生很大的效益,有些人定原则甚至有智能的优势,能超越客观规则。当然人定的原则有些不符合客观规则,或有的人定原则只能让部分人得利。所以说,制度规则有较客观、较完善与较主观、较不完善、较片面之分。
较主观、较不完善、较片面的制度规则就让人难以尊守。还有一类不尊守制度规则的事例是有人故意不尊守制度规则。有些下层人员事实上没有尊守制度规则,是因为下层人员不懂制度规则,宣传不到位,是无意不尊制度规则,下层人员要惩办也是易事。上官不尊制度规则对制度规则的破坏做用就大了,因为上官难以惩办。上官执行制度规则采用双重标准,对已一个标准,对别人一个标准,对制度规则的破坏性同样大。
最大的上官是君主或皇帝,皇帝不尊制度规则,制度规则就有可能是虚设。要事务发展得好,君主和皇帝也必须尊守规则,所以说,近代的皇帝是有限制的君权,而不是无限制的君权。”
到此时秘书处众人轻松了一层,似乎有所理解。此崇祯就是要增加自己的透明度,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讲出来,甚至说明自己的为人原则,即让众人了解自己,也希望众人同心办事。
从众人角度,也让众人了解皇帝,让众人感到皇帝还是好相处,让人丢掉先前那种伴君如伴虎的观念。也就是说,此崇祯的管理方案靠制度规则,是能与众人建立共识基础上管理,而不是靠皇帝故做神秘,让人摸不透和用杀人的威严来管理。事情需要大家做,大家同心协力才能办好事,如果经过挑选的人都难以建立共识,不能形成力量,那就也太不幸了。
“规则与文化又是怎样的关系,比方说?”秘书处还有人再次追问。
此崇祯想了想说:“后金初占抚顺时,没房没粮没地,奴尔哈赤提出女真人与当地汉人共用房屋,当地汉人用汉文化来理解女真人,把女真人当做客人。女真人却用女真文化来理解,女真人住的房屋,以及财产都是女真人的,包括房内的汉人都是女真的人奴隶。汉人习惯于汉人的文化,女真人则习惯于女真人的等级制,视奴尔哈赤等人为上级,是主子,上级的话就是原则,视其他人为下级,是自己的奴隶。一直都自由生活的汉人,不但一天就失去了所有财产,还要失去自身和所有家人,从心里就不可能接受,于是女真人与汉人的关系由观念冲突发展到行为冲突,由于汉人多,女真人少,女真再凶猛,也没有占多少便宜,然后,把冲突结果汇报到奴尔哈赤那里,于是奴尔哈赤对汉人采取大屠杀,把辽东汉人杀得十去九。以后占领沈阳,辽阳,广宁都是采取相同政策。后来皇太极表面上采取了怀柔政策,也主要是对汉人上层,对普通农民,还是按各自的文化执行。”
习惯的办公时间到后,在众人因分散办公而走散,此时,向皇帝提问的人,还单独走向皇帝,想要继续谈些问题,后来才知识,或许此人可能涉及朱弘的一个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