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陕西派遣民工队或救灾队,在建立操江提督衙门不久后,陕西暴发了农民起义。
情报人员报告了一次特异事件。陕西白水县,有个里长叫王二,一天,王二被村民叫回村里,说税吏又来了。这次来收税的带头人是一个捕头,而这个捕头有点盛气凌人,打着朝庭的招牌,强行要收税。
王二体力强,在地方上有威信,才让其当里长。王二的生产能力也较强,一般情况下比其他农户富一点。按当时的税收标准,每亩计交粮税二斗左右,按一条鞭法折银一钱多,王二家有十亩薄田,共折一银两多,无论怎样算也不会超过一两五,加上辽饷,一亩九厘,一共二两四五以下,可王二去年已交二两八,以为带头超额完成任务,可现在税吏说辽饷每亩再加三钱,王二就还欠三两银未交。
去年也许大家都还有点收成,虽然苦也缴下来了,可今年,天气大旱,田地都开裂,有可能颗粒无收,较富的王二都交不起,那此较贫者更是忧心忡忡,眼看就无法活下去了。为生存而忧心的众人都围着税吏说理。
税吏说:“朝庭怎么收税是你们能质疑的吗?你们是想抗税吗?”
农户人多,也许就胆大一点,也许天气和田里的情况令人忧心,众农民不但没有散开,还走得更近的与税吏说理。也许税吏盛气凌人惯子,见众人围得更近,急忙拨刀示威,在拨出刀后,想拿刀空砍一下,注意到前面的人,却没有注意到身边的人,把边上的一个农民砍伤了,一旦见血了,众人更加激动,税吏伤了人也急于自卫,王二本也是个性急之人,一激也来气了,此时旁边的人递过一锄头,王二拿起锄头就与税吏对持。
税吏也没办法,收不到税,回去也挨板子,捕头当时就示意众捕快,抓走王二或杀了王二,众人就没有主心骨了,众农民面对颗粒无收的年晨,知无活路,一向胆小怕事的农民也霍出去了。特别是附近的村民听到有人与税吏争斗,急忙来了大批人来探情况,王二在此情况下更是昏了头脑,与税吏对打,一不小心,一锄头砸下,把捕头砸倒了。
来此地看争斗的农民越来越多,死了捕头的众捕快急逃走。众农民却不知怎样善后,杀官就等于谋反,众人已事实上处于谋反之中,反正今年的天气就是颗粒无收,还不如真正反了,众人要王二带头,王二也没有办法只得一条道路走到黑。
朱弘收到王二事件的报告,心里有点沉重,另一个时空,王二事件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其后有王左桂、王嘉胤等人,再后有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农民起义般随崇祯朝整个朝代。崇祯朝不得不同时外对后金或清兵,内对农民起义两线作战。
朱弘见税吏说每亩田再加三钱辽饷,朝庭并没有加辽饷,这是怎样么回事。情报人员回答说,在陕西朝庭并没有加任税赋,执行的是洪武朝的一亩5升2合5勺(一亩1.2斗左右)的税赋。实际算税的每亩二斗标准,也包含有0.8斗的地方税。
一亩应交税1.2斗,就是按粮价最贵时的数字征收,农民一亩也不过要交一钱二三的税赋。对比这个数字,白水县所收税赋已经高出正常4、5倍。
可问题是,白水县对农民征收了这么重的税,整县却还欠了朝廷5成多的税赋。也就是说,大明朝廷按一亩1.2钱下达的税赋,白水县在按5倍征收后,最终上缴朝廷的却还不足1.2钱一亩的一半。白水县侵吞的税款,那可就太大了。
记得《晏婴论季世》一文中,晏婴和叔向都能从一般事件中判断天下大势,认识到当时是末世了,二千多年后的明末官僚层还看不清,贪官的大贪会导致官逼民反和天下大乱。是明末的人不如春秋末期的人或不如《左传》的作者,还是贪官们只能看见被贪污的钱财,而看不到其它。
古人能从一般事务中判断社会的发展趋势,现在的王二事件说明了什么,如果天下都是这样的官,天下能不反吗?用这样的官僚其成本也太高了。
象这类会影响天下大势的事件,文官据然不报,甚至想隐瞒,文官处理事务的能力也太差了,文官的使用成本也太高了,也说明文官中类似的事件很多。文官处理事务和对大局的判断能力如此之差,天下局势如何中才能挽回。
在处理王二事件的过程中,朱弘甚至还在自己的秘书处人员前说过气话。“象这样的官僚层,早换早强。”
当时就有人应道:“历朝历代,皇帝都没有能力换掉整个官僚层,倒是官僚层可能换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