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弘在王府不能乱说乱动,表面上必须和先前的信王样,任何事都不参与,但时间急近,为了自己的生存,实质上,必须干点什么。朱弘必须整合王府的力量,王府最需要的是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只有自己培训,当时大明社会不可能有超越明朝的人才。大明没有超越明朝的人才,但肯定拥有许多当时社会可培养的苗子,招收一些学习型的好苗子还是可行的,只要是好苗子,就可能培养其成才。
朱弘原先是想在家人和侍卫选择一些可教之材,顺便也选些年青的太监一同学习,可众人都以为朱弘自是贪玩,想体验为人师的威风。彩云和追月知道的朱弘想法也在侍女中选了些年青侍女也参加学习班,这为了符合当时的风气,不得不办两个小组,侍女和太监一组,家人和侍卫一组。可侍女选出了二十多个,太监也选出了二十多个,可家人和侍卫一共也就十来个,因为家人没什么人,侍卫又大多不识字。
朱弘的想法是,学习班人员是组织自己的班底的人员,或通过学习班招慕或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家人和侍卫要面对社会,人员可以多一点,侍女和太监则只是面对家内事务人员自然可以少。家人和侍卫的学习组朱弘称之为外务组,侍女和太监的学习组朱弘称为内勤组。外务组虽然可以用先学的人代教,年纪也可放宽至三十,但最开始的人却必须素质较高。至此,朱弘想寻找的范围放宽到王府之外。
朱弘以前也疑问,自己原先这个身体基本上能看懂古文。朱弘有空时也问过身边的人,信王的识字是谁教的,后来得知,教过信王的有多人,信王身边的太监指导过信王,教过皇帝的孙承宗也教过信王,大学士文震孟也教过信王。信王以前一向低调,据然没有人倍读过,如果找几人倍读也符合当时习惯,如果有几个陪读,即可成为朋友,也可成为自己的干将,只不过低调的信王没有,也就没办法。现在想再招人来培读也不现实,因为信王无朋友,信王性格倒与朱弘有点相似,也是内向性。
朱弘人在王府内,意识却飞出了王府,整个北京,甚至是整个大明,能有我需要的人才吗,有适合培养成我需要人才的好苗子吗,我能得到什么样的人才?
作为二十一世纪来的朱弘,对乞丐也没有歧视,前段时间杀了那么多官吏,从林寒事件中来看,说不定也有忠良之后也沦为了乞丐。乞丐只要可造,也许更能获得其忠心,对于乞丐来说,给以有保证的衣食,就能收其心。于是朱弘发动还没有走的家人、侍卫,联络附近的人才。对人才的要求是识点字,有点机灵,是可造之才,最关键的是人要本份可靠。用当时的话来说,也可称为庶族童子或是寒士。
这时,侍卫总管杨令体现了作用,也许一般侍卫随便调配,但侍卫总管却是精心选择的。杨令不但安排侍卫四出招人,还自己也通过关系去招览人才。也许侍卫的热情影响了太监,一些有点关系的年长一点太监也却去招人,或许大家仍然以为信王想玩新花样,所以大家也带着玩乐的心情去游说众人。好在大家都去游说普通人家,也许大臣或大户人家的子弟忙于正事,对还默默无闻的信王不感兴趣,另一面,信王的家人和太监在许多大户门前,也许有可能是门都难以进。
时间的过去,每天都有人招进来,一天朱弘问扬令说,你为什么就招这些人,扬明说,先是根据人介绍,说某某很机灵很聪明,后就是凭面相、凭感觉、再加交谈。朱弘想,自己去招人也许也是这样,也不错。这时朱弘看到招来的人中有一个其貌不扬人,反而有点显眼,朱弘于是问到,他叫什么,扬令回答道,他叫宋献策,是李公公通过关系招来的,有应变之才。李公公是信王府年长一点在太监,也许其家庭也很贫寒,许多太监都想帮信王招人进来。对于有应变之才的人,自然也要,而对于宋献策这样的贫寒之士,多招一些也无妨。
又一天,朱弘看到招来两个乞丐样的人,于是朱弘问这又凭什么选的人,一个老年侍卫说,他叫张鼐,能识字,且管着一百多个小乞丐,有点才能,另一个年长太监说,他教扬普,原是扬涟的族侄,因为扬涟看他很机灵就带在身边想加以培养,扬涟去世后,亲儿子都落难,族人只能回原籍,扬普不想回去,就流落街头也管着一群乞丐,因小的知道此事,现顺便招来。朱弘说,真是苦命人,当过乞丐也不错。朱弘心里想,真是京城也有叫化子。
好几天时间过去了,一天,林寒和李松带进了三人,说是这三人会功夫,且识字,一人名叫田见秀,一人叫陈王廷,一人叫李信,并说明李信中过文举人。
事后,我问林寒,为什么李信有功名也愿来信王府,林寒考虑了一下说,两年前李信与其表兄陈王廷入京参加武试,其表兄自持武艺高强,没有给报靶官行贿。参考的时候,他射了一个‘凤夺巢’,报靶官却说他脱靶,结果惹怒了其表兄。他当时与对方理论,却无人肯听,他一气之下打了报靶官,随后与李信一起打出京城,就此成了钦犯。二年后,因私事再次来到京城附近,可能想出关去塞外,刚好我们得到了消息,劝说了过来,我说了我也很想杀掩党,但能在信王府安生,我并说京里的信王府没人来查,比躲来躲去好一点,就来了。是这样的原因,朱弘自然高兴,能招到文武双全的人最好。
时间已经过去好几天了,众人帮朱弘游说来了好几十人,虽然大都是平寒人家,但与井市无赖有明显的区别,也基本符合朱弘提出的要求。朱弘想,现在可以告一段落了。表面上看,信邸成了钦犯、乞丐、江河术士,贫寒人员的生活场所,但只要是人才,什么出身也不怕。
朱弘召集所有新招来的可造之才说话,对招来的众人说,“信王欢迎各位贤士的到来,招你们来是来当我信王的学生的,愿意当信王的学生的人可以留下。”
众人队伍中没有声音。朱弘又说:“招你们来当学生,不收学费,但也不发月捧,只管吃饭。”这时众人队伍中发出了一点声音,有人表示不干。朱弘说:“不干可以,请自己回去。”众人有不满的声音,却没有走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