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九年,先帝驾崩,史称齐哀帝。
帝崩,太子状,皇后软弱,二者均难堪大任,致使兄弟倪墙,七子斗于朝野。
先帝第六子汉平王姬长野杀太子于东宫、囚鲁定王、南安王于封地,而后振皇威于天下,泰然而称帝。
朝廷之上凡有不服者皆赐金还乡,新帝不顾朝臣以死相逼,择“哀”为先帝谥号,震惊朝野。
新帝残暴,杀亲兄、辱先帝,可谓不仁不孝之至,京城官民闻之不肃然者。
人定,京城宵禁。
御书房内,传言中“不仁不孝”的新帝漠然的看着面前呈上来的奏折,半晌,他开口道:“宁王世子,好大的本事。”
旁边的侍女并着司印太监连忙跪下:“陛下息怒!”
姬长野不喜不怒,随意一挥手:“朕有何怒?娶帝师,纳探花,收翰林。便是朕都不一定能做到,朕这是在替宁王高兴啊,当真生了个好儿子。”
大齐自景帝以来民风开放,论宫中亦或民间,娶男妻、纳男妾者数不胜数,然而歧视犹存,未婚女可经商不可参政,男妻比于未婚女,男妾地位更低一筹,与寻常妻妾异。
宁王世子这一遭,让本就人可用的朝廷雪上加霜,姬长野面上喜怒不形于色,心底却已起了杀意。
此时司印太监小心翼翼道:“奴才听闻....谢子似乎是不大愿意。”
谢鸾,字凤鸣,谢是“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谢,长于儒家经传,世人尊称其为谢子,后被先帝引为六皇子姬长野的老师,虽然他教了不满一天就被这个“不忠不孝”的皇子气的拂袖而去,但还是落了个“帝师”的名头。
实际上两人对对方都不是很熟悉,闻言姬长野对这个只见过一面的“老师”来了兴趣,抬手让众人起来,好奇道:“具体何如?”
那太监起来鞠了一躬,表示不敢“妄议帝师”,得到了姬长野大度的宽恕后他才开始谈论。
原来谢鸾与那宁王世子姬长溪乃是青梅竹马,二人年少时便曾私定终身,也曾情投意合你侬我侬了一阵子。
宁王作为先帝庶弟,母妃早死,出身不好,封的地也是半荒之地。谢鸾随父被贬谪到了宁王的封地,两人相遇之时世子尚且未见过世面,后来世子随父进京,被京城内的风流才子们迷了眼,据说世子与才子们的风流韵事能写十个话本。
世子在京城快活了一阵后,谢鸾才因为“治学严谨,为人清正”的名声被先帝召回,此时姬长溪据说已经睡了半个京城的权贵子弟了。
按理来说这些话不应该在当今陛下面前说,但世人皆知姬长野非寻常帝王,而且年少时也不在京城,对此事知之甚少。故而他不但没有苛责司印太监,反而津津有味的示意他接着讲。
然而谢鸾虽洁身自好,但对这个心上人却是宽恕的很,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因两人还未成婚,便没怎么放在心上,反而一直在认真的筹备聘礼,筹备着筹备着,就在上个月新帝刚刚登基的时候,得到了自己心上人未婚先纳妾的消息。
闻言姬长野的气基本上消了,反而若有所思的摸着下巴想到,本以为自己那个便宜老师是下面那个,不过这么听来倒像是上面那个,这么说来,倒是不知风流世子后院那几个男妾是出力的还是躺下的了。
司印太监并不知道面前这个喜怒常的少年帝王正在想什么,见他没有打断自己便继续往下讲。
谢鸾得知这个噩耗后第一反应不是为两人之间多年的情谊感到愤怒,反而写信给姬长溪怒斥了一番他在先帝孝期纳妾的举动,然后没过两天新帝就带头大摆筵席,俨然一副庆祝自己老爹可算死了的模样,气的谢鸾一天三张奏折雪花一样往姬长野面前飘。
待他好不容易反应过来之后,那边姬长溪都纳了三房男妾了,还个个都是门庭显贵的少年才俊,其中有新科探花,有先帝面前的红人,还有翰林院的翰林学士,男妾尚如此
然而他的伯父,谢家家主谢峑却不知从哪听来了“新帝望之不似人君,宁王世子可取而代之”的屁话,执意要他与姬长溪联姻。
京城权贵见状纷纷侧目,为宁王递去了结交的消息。
探花,放于景帝时或可为妃位;翰林,本朝第一位男后便是翰林出身,如今二者却皆入你府为妾,如何了得?
谢鸾后知后觉的感到了被背叛的感觉,但谢子为人平和,待人真诚,第一反应还是为心上人考虑,他苦口婆心的给姬长溪写信道,当今圣上尚且后宫空虚,你先于帝王纳妾不说,还尽挑些新朝贤臣充盈后院,弄得满城皆知,如此态度,如何不让新主忌惮?
他不可思议的询问他伯父这是谁跟他说的,得到了他伯父故作玄虚的手心字,只见那些笔画俨然凑成了“丞相”二字。
谢鸾倒吸一口凉气。
第二日上朝,姬长野坐在龙椅上百聊赖的听着下面的大臣互相打嘴炮,走完了全部流程才到了他感兴趣的部分。
旁边的姬长溪一愣,不可思议的看向了连茂,他虽然草包却也知道这个罪名的厉害,看了一眼连茂后他连忙扭头去看谢鸾,只见谢鸾一脸镇定,姬长溪见状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谋逆这种罪名论在哪朝都是株九族的大罪,如今一下牵扯进来一个世家大族和一个王爷,如何不让人心惊?
挥退太监和侍女,暂且安置了一桩大事的姬长野直接在御书房就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