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提出在沈阳休整练兵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要南方兵适应辽东的气候;第二个原因,准备在沈阳招募新兵,新兵需要操练的时间,
对于李定国经略辽东的第一步方略,朱聿鐭完全赞成。
李定国经略辽东方略的第二步就是等明年开春,天气温暖之后,在出兵攻打清廷的兴京赫图阿拉。
但是对于第二步方略,朱聿鐭就全部否决了。
为什么呢?
因为李定国犯了一个和当初萨尔浒之战中明军总指挥杨镐一模一样的错误:兵分五路,合围盛京。
朱聿鐭为了让李定国知道自己为什么否决了他经略辽东第二步方案的原因,同时又考虑到李定国等人没有读过书,对于萨尔浒之战没有了解,就派了一个年轻博学的兵部给事中带着他批红的李定国的奏折和各种当初萨尔浒大战的地图去了沈阳,让这名兵部给事中给李定国清清楚楚,仔仔细细的讲一讲萨尔浒之战的开始、经过和结果。
朱聿鐭派往锦州的兵部给事中见到李定国以后,首先将朱聿鐭批红的奏折给李定国看了。
既然朱聿鐭批准了第一部,李定国立刻出兵北上,并且让这名兵部给事中随军而进。
李定国不想给人心惶恐的建虏任何组织人马抵抗的机会,所以他准备一面进军,一面在进军的路上让这位兵部给事中给自己讲述萨尔浒之战的经过。
沈阳是清廷在萨尔浒之战后,进入北京之前的京城,称之为盛京。
顺治皇帝在退出山海关之后,之所以没有重回沈阳,而是直接去了赫图阿拉其实就是在为一旦山海关失守之后的战事做准备。
另外兴京赫图阿拉是大清的龙兴之地,也是为了图个吉利,希望大清能够第二次兴盛起来。
一切正如李定国所预料的那样,他率领第九军、第十一军和第十三军,十余万大军,一路往北,在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就顺利的占领了清廷的盛京沈阳。
显然,清廷已经弃守沈阳了。
在清廷在沈阳的府衙之中,李定国、高文贵、李友等诸将正在静静的听着兵部给事中在地图之上给他们讲解萨尔浒之战。
而给他们讲解萨尔浒之战的兵部给事中不是别人,正是当初陪太子读书,太子去了屯田所之后,被朱聿鐭调入兵部不久的陈永华。
陈永华此时不再是个小孩子,而是一名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青年人。
陈永华首先向诸将行礼过后,道:“诸位将军,诸位大人,卑职此番奉陛下圣旨来与诸位讲述发生在万历四十七年,我大明发动的一次对建虏大举征剿,犁庭扫穴的战斗。当时我明军的前方统帅名叫杨镐,字京甫,号风筠,河南商丘人氏。万历二十五年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入朝,奉命经略援朝抗倭军务。后又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经略辽东。此次作战,为了一举歼灭建虏,朝廷从四川、浙江、山西、陕西、福建等地抽点大批的军马,共约十万,号称四十七万。并移文朝鲜,令其派兵入辽东助战。所有明军和朝鲜军、叶赫军,兵分四路,围攻贼穴赫图阿拉。而建虏的统帅是努尔哈赤,其麾下有贼兵六万。”
高文贵最受不了先生授课,他只想知道结果,问道:“我大明胜了还是败了?”
李友笑道:“小高,如果胜了,就没有后来的建虏入关了。”
陈永华道:“李将军所言不差,我大明确实败了,并且是全军覆没。”
李定国仿佛知道朱聿鐭为什么否定了自己的第二步进军计划,因为自己的方略也是分路进军。李定国问道:“这个杨镐是如何用兵的?既然在经略辽东之前有过经略援朝抗倭的经历,应当是会用兵的,为什么会败得这样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