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2章 李定国的辽东方略
此时刘文秀留在了北京,那么第十三军的军帅就由李定国暂代。
明军在占领了山海关以后,一刻也没有歇息,立刻往北,攻占了锦州。
并且开始在锦州、宁远和山海关部署防御,施行屯田。
李定国给朱聿鐭上奏折,请求朱聿鐭派驻一支舰队进驻觉华岛,与宁远城形成掎角之势。同时,李定国还呈上了自己根据一张辽东的地图以及当前敌我态势和自己多年用兵的韬略和经验制定的一份攻取辽东彻底剿灭建虏的用兵方略。
但是,李定国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呈递上去的进军方略,被朱聿鐭否定了一半。
什么叫做否定了一半呢?
李定国的攻取辽东的方略共分两步。
第一步,乘着清军初败,人心惶惶之机,立刻北上,攻取建虏的盛京沈阳,然后以沈阳为辽东的军政中心,施行屯田,休整操练人马。
因为明军的主力多是南方人。
这里李定国没有将所有的话都讲透,但是朱聿鐭也知道。
西军旧部多是云南、贵州和四川三省人氏,而顺军旧部多是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人氏。明军北伐之后,为了加快北伐的步伐,没有在北方大规模的募兵。
朱聿鐭当初不在北方募兵的决策得到了各大将领的赞同。
尤其是顺军旧部的赞同。
当初,李自成在军马在崇祯十四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总兵力达到了百万之众。但是为什么却在和清军的交锋中一触即溃?
这里面除了有地主豪绅给清军带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李自成的百万大军中骨干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是战斗经验不足的新兵和觉悟不高的明朝降兵。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朱聿鐭没有在北方大规模的招兵,就是为了保证军队的质量,而不一味的追求数量。
就是在和清俄联军作战的时候,明军依旧没有大规模的扩军。
但是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第一次大规模的使用了义勇军。
动用了三十万人。
然而,就是这三十万义勇军,是俄军的十五倍,朱聿鐭也没有让他们用血肉之躯去和俄军死拼,只是让他们围住俄军,不使其逃走就可以了。
到了今天,准备向辽东进军的时候,原来的军队建设的策略出现了后遗症。
就是南方兵不适应北方的严寒。
不然李定国不会只打到沈阳,他会一口气直取清廷的兴京赫图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