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仁宗年间《新唐书》的编撰者之一,时称“二宋”之一的宋祁对真定府这个地方有一句评价,一直流传至今:河朔天下根本,而真定又是河朔之根本。其地河漕易通,商贾四集,屯田潴水,限隔敌骑,进战退守,绰然有馀,故常依为北面之重。
后来蒙古取河北,也将真定视为军机重地,派重兵驻守。
更兼真定府的城墙特别高厚,难以攻取,这是朱聿鐭将三个军的主力驻扎在真定的原因所在。
朱聿鐭派使者去召李定国率军来战鳌拜的第三天,鳌拜的大军便抵达了真定以北五十里处安营扎寨。
真定城立刻被战争气氛所笼罩,各城门白昼紧闭,只有南门每日开放几个时辰,也只开半边门,使柴禾担子能够进城。
白天夜间,街上都有义勇军的步兵和骑兵巡逻。
以本地人巡逻,细作就很难安身。
连日来已经查出了几个混进城中的奸细——查清军的细作很简单,外地人,辽东口音,在本地没有亲戚,尤其是前额有剃头痕迹的人,在城中斩首,首级就挂在府衙门前。
大街上、十字路口、各衙署的照壁上、寺庙门前、酒饭馆中,到处张贴着真定知府衙门的戒严告示。
每到黄昏,除有官军上城之外,家家户户都有丁壮上城,彻夜梆子声敲个不停。
瓮城门口站着一群真定府的义勇军兵士,随时都可以先将瓮城门关闭,然后关第二道城门。
沙包就堆在瓮城门里边。一旦有警,关上城门,不仅要上腰杠,还要用沙包堵住。
这样的防守,除非是用大炮,否则休想用人力将瓮城门撞开。
四面城头上准备了滚木、礌石、火器、石灰罐儿等防守的东西。
明军的防守第八军驻守城内,第十五军部署在北门外,第八军则驻在南门。
次日,清军开始攻城。
城上城下的明军拼死抵抗。
明军虽然没有红衣大炮,但是有虎蹲炮。虎蹲炮的射程和威力虽然不如红衣大炮,但是明军战术灵活,逼得清军不能靠近城垣。
鳌拜和岳乐在攻打了三日之后,立刻察觉到情况不妙。
他们两个都是久经战场的,绝对明军固守孤城,没有任何的反击,这是决然反常的。
果不其然,到了第四天的早上,李定国率领第九军和第十一军,从清军的背后铺天盖地杀了过来。
这个时候,真定城头上竖起了大明皇帝的黄龙大纛旗。
鳌拜见了这一切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明军的包围之中。最后和岳乐一合计,决定乘着明军的合围还没有最后形成;南北两支明军不可能进行协调一致的南北夹攻;李定国军也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机会,全军集结,奋力往北冲击,拼死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