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朱聿鐭回到南京以来,就没有一天是空闲的。
不是朱聿鐭不想空闲,而是他不能空闲,他必须抓紧时间,将练兵、养才、土地、税收、水利、工匠营等事情都要面面俱到的处理。
大胜之后,清军又无力反攻的机会是不多的。
现在两个工匠营的工人越来越多,城中安置不下,朱聿鐭将两个工匠营分别安置在紫金山和幕府山。
两个工匠营维为了满足各军的军需,都在日以继夜的打造火铳、火炮。
火炮包括红衣大炮和虎蹲炮。
红衣大炮虽然因为机动能力限制了它野战的威力,但是如果在南京城头多放置几门红衣大炮是可以加强城防工事的。
朱聿鐭在南京厉兵秣马整顿内政之时,挟持永历皇帝的孙可望却没有歇着。
他兵分两路,一路由刘文秀率领,挥师北上,攻打四川的吴三桂;一路由李定国率领,挥师东进,往湖南和两广进军。
永历皇帝对于孙可望而言,不过是一面号召远近的旗帜而已。
多尔衮任命尼堪总督湖南、广西和贵州三省军政事务的消息很快就被李定国知道了。
尤其是孔有德和耿继茂就在湖北武昌,一旦李定国率军东进,多尔衮极有可能派孔有德和耿继茂南下增援湖南和两广。
现在李定国的麾下只有四万七千精锐人马,虽然有十余只战象,但是同时面对尼堪和孔有德、耿继茂数倍于己的敌军,则显得有些兵力不足了。
李定国,字宁宇,陕西榆林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张献忠在陕北发动饥民起义的时候,年仅九岁的李定国实在是饿得没有办法了,就加入其中。
或许李定国天生就是一个善于行军作战的人,他在跟着张献忠转战南北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张献忠特别的喜欢这个小娃娃——还有其他的三个小娃娃,一共四个,全部收为了样子,从此孙可望成了张可望,李定国成了张定国,刘文秀成了张文秀,艾能奇也就成了张能奇。
直到张献忠牺牲以后,他们才各回了本姓。
贵州贵阳府,四达之郊,控百蛮之会。如果想从云南东出,那就必须控制贵州;相反,如果想图谋云南,那也就必须占领贵阳。
尊奉永历皇帝为主的西宁王李定国的中军行辕就设立在此。
贵阳的气温比起南京那是要暖和多了,他的亲信将领汇聚一堂,正商议着东进的方略。
依着他麾下统领天威营的总兵高文贵的意见,此番东进应该先联系唐王朱聿鐭,虽然他们现在哈不知道朱聿鐭已经称帝,也不知道朱聿鐭在熊耳山一举歼灭八九万的清军,但是高文贵语气坚定的说,只要唐王能够从西面进攻湖南、广东,两支明军东西夹击,可以全歼在湖广和两广的清军。
金维新提醒李定国道:“宁帅,如果我军联合朱聿鐭,陛下怪罪下来,如何交代?”
金维新是李定国的智囊,军中都尊称他为金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