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却不知,王蹇行商天下,对当前危如累卵的大势看得一清二楚。但是自己家族经商的多得是,为官的也凑合,却看不出一个能在大变到来时候可保富贵的。
自己深深知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想那明初沈万三,全心投靠了朱元璋,可是奉献多少银钱也满足不了朱元璋的胃口,终于被胡乱安个名目除掉。因为对于朱元璋来说,除掉你就得到你的所有财富,不是更简单?
自己财富滔天,可是乱世里谁势力大便可取了。一个商人世家,有什么能力反抗呢?
显通寺武僧战力高强,千年来庙产一直能保全,自己交好显通寺也有托庇之意。可是竟然武僧都被李易拐走了,佛不念了去种田,说出去谁信啊。
自己一直关注着李易发展,关注着几百僧兵。李易最近不断买粮运向太行,那里可是大盗王林的老巢。
想那王林虽称大盗,其实仅仅就是自保,自己这个商人也不待见他,他吞不下李易这头猛虎。那么王林和李易联合,一定是王林投靠了李易。
李易出显通寺不过一年,就整合了王林的一万人,过些年此子会怎样?
自己百般交好行空方丈,终于得方丈指点,却只有一句话,让他投李易,再不说因果。
自己头疼啊:真的去投靠一个乡野少年?苦苦思考几月,几乎都白了头发,终于决定信行空的。再不做个赌注,自己的财富怕就是别人的了。
李易看着地上跪在地上的王蹇,也不扶他。
王蹇虽然经常自称老朽或者老夫,却不过四十多岁,正年富力强,精明过人,自己可得多想想,别一激动被这个家伙忽悠了。
李易问道:“你虽然有钱,我也未必需要。世间钱财,我多得是手段得到。你告诉我,你能对我有什么用?”李易也懒得拽文,直接问道。
王蹇垂头道:“大江南北,塞外辽东,都有我山西王记的货栈商铺。王家熟知各地风物地理,尤其是辽东,我看辽东已经是一锅粥,早晚要被努尔哈赤喝下肚去,我能助公子得到辽东。”
李易哼了一声道:“辽东有大明数十万兵,有努尔哈赤数万兵,我怎么立足?”
王蹇道:“复州知府是我侄儿,我已经安排许多人手在那边。那里朝廷管理有名无实,女真老罕王也去得,东江毛文龙也去得,虽是乱地,却正是公子这样蛟龙起家之地。况且我今年初在那居住,发现那里建于唐朝的永丰寺前,有一株龙爪槐长成龙形,活灵活现,有龙出世,怕就是应在公子身上。”
李易笑了起来:李易当然知道复州就是后世的瓦房店,这个地方千年前就有汉人居住。只是古人多作怪啊,弄个树也能愚弄人。
王蹇不知道李易为什么笑,继续道:“还有一地是辽河入海口,唤作梁房口的,当地住的多是蒙古人,地广人稀。我已经在那里圈下大片土地,这个地方顺河可以深入辽东腹地,重要无比,朝廷却无心经营。”
梁房口就是营口,这一回李易有些动容。
复州是控制辽东半岛的要点,梁房口则是控制辽东腹地的要点,王蹇眼光不错,能看出战略要地。
李易伸手相扶道:“王公,没想到你这商人倒也知兵。快请起,我如果得到辽东,就保你在辽东地区子孙富贵如何?”
这就是承诺。李易没有说保全王家,而是只许了一地安全,那就足够了。大家族开枝散叶,求的就是个传承。
“谢主公恩赐!”王蹇一颗心总算是落了地。
后人看《三国演义》往往不能理解古人投靠哪家势力就倾囊而赠的行为的。
封建社会是家族社会,乱世一旦出现,大家族必须择主而事。
择的越早,越是有利。选择了可能错,没选择就是错。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有人兴兵就有人投靠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