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躬身急急分辩道:“张大人恕罪,下官实在不知李易是我县百姓。”
薛通出来打了个圆场:“张巡抚,不知者不怪嘛。”
张泽这才宽了脸色:“不是薛大人替你说话,今年考评你就不合格。”
李川慌忙打躬道:“多谢巡抚大人,多谢薛座师。”
原来李川那年会考,薛通是主官,论起来还有渊源。
张泽道:“这个李易是天纵之才,李川你要多多关照,不要耽误了英才。”
李川郑重道:“下官谨记在心。”
薛通叫过李易问道:“李易,你可曾进学?”
李易道:“薛大人,我这几年身体不好,托身寺庙祈福,还没来得及进学。”
薛通吩咐人取一篇文章递给李易:“你很聪明,我给你一炷香时间看这篇文章,看看你能记住多少。”
李易接过文章须臾看完,交给薛通道:“薛大人,我已经记下了。”
“这样快就能记下?好,你背背看。”
李易朗声道:“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一篇七八百字文章,李易朗声背诵,无一错漏。
薛通拊掌叹道:“奇才!这是我前几天刚做的文章,李易你能一目十行的记下,真是奇才啊!李易,我还要在这寺里住上几日,以后你便来我居处,我来考校一下你的学问。”
张泽笑道:“李易,薛侍郎要收你为学生,这是天下学子求不来的好事,还不快拜师?”
拜部级官员做老师?李易大喜,赶紧口称老师,以学生礼拜了。
张泽捋着胡须道:“良师难遇,良徒更难求,薛大人今天必须请客。”
薛通也很得意。李易过目成诵,学业上未来成就如何不论,单是棋中圣手这一项,自己就沾光了。所以薛通也大方:“今日台怀镇酒家,大家不醉不归。”
王蹇走上前来递给李易一张银票道:“李易赢了这棋,老朽替张大人治下有如此人才高兴。薛大人收得佳徒,老朽又替薛大人高兴。既然双喜临门,老朽愿捐千两为李易进学之资。”
李易目瞪口呆:白银千两?rmb一百万?就一盘棋而已,这个老头子做事太有钱了吧?
王蹇是何等眼色,眼看李易得朝廷大佬薛通垂青,日后前途必然不可限量,此时不投资还待何时?
李易能抱上粗腿喜出望外,又得了一笔巨款更是心花怒放,当晚做了一宿美梦。
次日收拾停当,找知客问了薛通的住处寻了过去。
远远便见柳荫下一抹粉墙,穿过月亮门,眼前却是个精致的庭院,院里遍植了蔷薇。
那粉白的蔷薇花开得正盛,云蒸霞蔚。堂屋前有一石桌,几个石凳,却见一个尚未及笄的少女坐在桌旁,揽了一本书在读。
那少女细长的眉眼,乌黑的秀发用锦带系了,甩过粉嫩的腮边,委在胸.前月白色衣裙上,十足的美人坯子。
少女见了李易起身施礼道:“可是李易李师?“
李易不敢造次,正色回礼道:“正是李易,李师不敢当。”
少女嫣然一笑,李易就觉得阳光都明亮了几分。
“那吴荣华说你可为天下师,我也是会下棋的,当然也是我师,你无须客气。”
少女帮李易斟了茶道:“家父宿醉未醒,家母进香去了,却是简慢了你。我名薛湄儿,也算我父弟子,论起来我入门在前,你叫我学姐便可。”
李易当然不介意美女占自己的便宜,俯身道:“老师收我做学生是我的荣幸,以后还请学姐多指教。”
少女一扬眉道:“李易,你读书是为了颜如玉还是黄金屋?”
李易一愣,蓦然发现自己虽然有了后世的见识,却一直没有认真想过自己这世该做什么。
李易后世那一段记忆国泰民安,哪有什么忧患意识?
薛湄儿这一问触动了李易内心:自己终日想着怎样在乱世苟活下去是不是错了?老天让自己多了一段记忆,算不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李易思绪万千,良久才道:“等过两年我长大些,多走走多看看再说吧。”
薛湄儿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多读书就是了,为什么还要亲自去走去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人好说假话、大话、空话,许多书上的话做不得准。”
薛湄儿有些不喜李易对读书人的差评,蹙了细眉。
李易见薛湄儿不悦,忙解释道:“比如说唐朝时候,西方有一个叫罗马的帝国,比咱大唐还大得多。有许多那边商人沿着丝绸之路过来,夸说他们国家强大,我们的书生都嗤之以鼻,只以为天圆地方我在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