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告诉福临,做皇帝要说一不二。
只要皇帝说了一,便不可以有人跟二沾边。
皇帝的威信,必须是一点一滴累积上去的,凡皇帝要做的事,无一例外,没有不成的,日积月累,群臣自然满心佩服。
这便是说一不二。
相反,对于可能做不到的事情,便要斟酌。
福临想提前亲政,便要有一件足够惊天动地的事,震慑朝臣,让他们莫敢再多嘴多舌。
而除掉阿济格,显然是一件大事。
没有人知道,福临的手中,一直捏着阿济格的命门。
此刻他眼底微微露出一丝不明的笑意,紧紧注视着阿济格的一举一动,待看到他慌乱的朝后退了好几步后,终于有了一丝戾气。
“嗯?”福临质问道“阿济格?你认不出来么?”
众臣不明就里。
博洛去看那地上静落的半截箭羽,上面有一片干涸的血渍,他怎么看,却始终没有发现什么关窍,再看阿济格异样的反应,不免觉得奇怪。
阿济格似乎忘记了回答问题,只仓惶又紧张的看向所有人。
直到福临又问了一遍,他这才结结巴巴的说:“这是什么!臣,臣怎么能认得!”
所有人也在这莫名其妙的紧张中,嗅到了一丝危险与好奇。
“哦?是么。”
福临缓步而下,站在其中一级台阶上,目光轻轻与齐尔哈朗对视,随后缓慢离开,与阿济格四目相对。
“那就由朕来说一说。”
阿济格心中一紧,额上冷汗丛生。
“诸位大臣可还记得,当年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统摄八王,围剿姜襄大同起事,率领近九万人,满蒙汉三旗精锐,尽数奔赴山西。”
满达海当即站了出来,脸色有些难看,在阿济格与福临之间扫来扫去,随后盯着福临,一字一顿的问:“敢问皇上,此事与今日有什么关系?”
这话相当失礼,不过福临并未计较,他只是淡淡的笑了笑:“自然是有。且耐心听下去。”
博洛一把拉住了满达海。
福临神色不变继续说:“后来,忽然有一日,多尔衮平叛大同时,遭遇袭击,中箭,随后药石罔效,最终死去。”
博洛也沉不住气了,睁着眼睛,紧紧的盯着福临,似乎在观察他有没有说谎似的。
满达海更不用说了,要不是博洛拦着,没准当场就得闹起来。
“多尔衮中箭。”福临轻轻走下去,将箭羽拾了起来,捏在手中,将刻有字的一面展示给众人观看,他不紧不慢的道:“中得,便是朕手中的箭!”
博洛将信将疑的走上前去,却见上面正有“阿济格——布彦巴泰。”
顿时吃了一惊。
“博洛,你可看清了?”福临凝眸淡声问:“由你念来与众臣听听。”
博洛僵硬着身子,缓缓开口:“阿济格——布彦巴泰。”
“朕记得皇叔父说过,军中箭羽为区别敌我,甚至内部部众。所以会分别在箭翎处做出不同,区分敌我,在箭身上刻字,区分部众。”福临轻轻的,似乎毫无力道的问:“诸位皇叔来告诉朕,此箭,为谁者箭?”
众人皆倒吸一口凉气,不敢置信的看向阿济格。
“这么说来……杀死摄政王多尔衮的人……是阿济格……”
人群中,悄悄起了议论,众人皆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