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魁楚坐镇两广,他自身虽算不得什么能力超群之人,但崇祯帝用人艰难,便也没有裁撤了他,后来李自成入京,紧接着清廷也冒出来了,接二连三的敌人早已经让中央朝廷的任免权成为了一纸虚谈。
中央控制权下降,无法任免地方将领,也就放任丁魁楚坐到了今天这个位置。
再加上从前隆武帝时期,因为暂时下榻衡州的缘故,湖广门户大开,就这么赤裸裸的呈现在了敌人面前,自然不安全。
于是隆武帝将丁魁楚任命为内阁次辅,目的是利用他的守备军来保护朝廷。
这个办法虽说是无可奈何,但长远来看,的确间接助长了丁魁楚的实力。
这几年期间,丁魁楚大坏事没干什么,但油水捞的确实足。
岳昭听说,光这几年,丁魁楚的部众就鸟枪换大炮,焕然一新了。
由此可见,其中他拿走了多少。
这算是喂养出来了一只白眼狼了。
岳昭要动他,势必要牵连到两广。
越拖到后面,反而越不好处理,或许能借这件事,彻底根除丁魁楚。
其实那边有焦涟张信达,再不济还有田见秀郑成功,就怕是他们跟清廷掺和到了一起……到时候势必会有腹背受敌的态势。
这是比较不好处理的。
但眼下,岳昭明显没有第二个选择。
他现在只能找到确凿的信息,找出勾结的一干人,然后一个一个收拾干净。
同时岳昭尽力完善的全国性质的情报网,终于在两日后竣工了。
除却非已方势力范围,其他的地方全部都有情报独立的情报站点,损耗资费,不计其数,但回馈的利润,也是相当惊人。
一旦全国性质的的情报网成功,也就意味着岳昭真正能够做到足不出户,而通晓各地细微小事,不再出现官员瞒报,又或者官员欺上瞒下的情况。
一支靠人力编织出来的蜘蛛网,所能涉及绝非当下所能想象。
因为交通不便,造成了信息延迟,岳昭也做了相应的调整,诸如设置暗语密令,紧急烟火等。
上到京城百官,下到县里师爷,总之凡是花名册上的官员,岳昭一一做了定点,重点标注的是那些身居要塞,手握重兵的官员。
今天他们能易帜投靠朝廷,焉知明天利益改变,不会投靠别的势力。
这世上最为坚韧的是人心。
最为脆弱的是人性。
岳昭不喜欢拿天下作赌注。
竣工后,岳昭亲自为他们赐名,称:夜不收。
夜不收的分工明确,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处理一条信息,岳昭特意做过测试,全国最远的一条路线,传递一条信息最快为三天。
换言之,也就是说,三天之内,任何一条路线,无论是去哪,都可以送达。
这是最快的情况。
要比官府朝廷的驿站快上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