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迁至京师三月有余,后骤然崩猝,议庙号明文德宗,取文德二字昭示朱聿键在位期间的伟大政绩。
辅政大臣岳昭亲自扶棺而行,葬于帝陵。
隆武十一年四月初,山下桃花芳菲开尽,正是一年之中最为香味扑鼻之际,朱聿键之子朱明恒在四月一十九日这天,正式对外号称称帝,定次年年号为永安,史称永安帝。
其实一般这个时候的史官笔下,都应仍称隆武十一年,次年更换年号,以示对先帝之尊重,可岳昭却不这么做。
他如今身为辅政大臣,在皇帝没有亲政之前,权力几乎到了无可比拟的地步,他命人民间上下,皆以今年为永安元年,目的是为了早日承认永安政权的合法性。
这个时代的名正言顺,师出有名,远比后世要更加重要。
朝中有一二微词,言说这是对先帝的不尊,这些话通通被岳昭拦之门外,不肯传入一声进朱明恒的耳朵里,他对此的统一解释是,朝廷正式批文会在明年下放,但民间可以这样先约定俗成下去。
因而有岳昭在,这些人也很少敢硬碰硬的,主要是之前皇帝并未收回他的地方兵权,此前京师中的一万忠贞营,朝臣上谏了很久,皇帝迟迟也没有把所属权夺过来。
反而是谏言的大臣无一例外,被不轻不重的训了几句。
所以,这些人名义上还是由堵胤锡领导,堵胤锡从前的官职是江西巡抚,因他援力赣州,所以暂时卸了任,由当时驻守在江西的张信达接任。
至于堵胤锡,皇帝加封他为江西总兵。
本来应该马上返回地方的,谁知道中间出了些波澜曲折,他并未返回的成,然后就骤然碰上了国丧,一直拖到新帝登基。
关于堵胤锡此人,列为朝臣原本只知道他原是属于何腾蛟麾下,如今又与岳昭走得比较亲近,但其真正为谁所用,众人皆是一头雾水。
而堵胤锡本人,亦是守口如瓶,不肯轻易说出一二三来。碰上国丧,又恰逢新帝登基,反正堵胤锡也没有提出要马上回到地方上去,新帝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是以这一万人就在京师中如沉睡的猛虎一般静静的待着。
直到有一天,京师忽然发生了些许动乱,原是有几个被先帝提拔上来的大臣,因不满岳昭入住内阁,便鼓动百官,拼死请柬幼帝朱明恒,闹出了不小的乱子。
百官之中,大有因为岳昭得势而自己失势之人,利益迫使下,这些人团结在了一起,更是仗着法不责众的心态,鼓动群臣,招惹是非声势浩大,几乎到了逼宫的程度。
绕是朱明恒再聪颖稳重,看到如今这番地步,却是被吓了一跳,然后惊疑不定的看向不动如山的岳昭。
“先生…这可如何是好。”
毕竟年纪还轻,哪里见过这种阵仗,朱明恒的小脸有些焦急。
只见岳昭面色不改,帮着幼帝理了理衣袍,淡声说道:“皇上,您是天子,哪怕是再劲的风也不可扰乱您的衣袍。”
“您只管安然就座,其他的便交由臣来打理。”
朱明恒看到岳昭一向坦然自若的面庞,心中的疑虑少了一些,果真在椅子上安静的坐着,手上还捧着一本醒世恒言,认真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