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昭正是想借机多加了解朱明恒。
他静静的等候着朱明恒的答案。
后者不慌不忙,侃侃而谈,说:“郑伯克段于鄢》,王后姜氏因生产缘故,九死一生,是以痛恨长子庄公,而偏向于幼子共叔段,兄弟睨墙,反目成仇,此为诱因之一。”
“可见,历来朝堂之事,不共后宫之人参与,是前人的智慧。将立嫡立长之事,纳入正统,有明文法律,不得随意由心更改,更是应当延续下去。”
“否则人人都道自己聪明绝顶,妄图攀附至尊之位,岂不是天下大乱?”
朱明恒微微躬身,垂首,继续道来:“共叔段因母亲诱因,有了不该有的心思,继而觊觎兄长之位,此为不忠再先,又与王后姜氏勾结,害得母亲与兄长关系跌落,这是不孝为后!此为二。”
朱明恒头头是道的分析到这,明显顿了顿,岳昭看出异样,便问:“何以欲言又止?说来听听。”
朱明恒低声说:“其实庄公并非全然无错,他纵容幼弟,放任他自大,不加以管制,分明是昭昭之心,居心叵测。他亦未必算得上仁德。”
“但我与父皇讲后,父皇却道,庄公有高德。”朱明恒叹了一下,说:“我与父皇看法相佐,我却不知自己错在何处。”
岳昭闻言,点了点头,胸中了然。
其实这就是人德与帝德的冲突了。
但朱明恒小小年纪,能有这种不一般的看法,实在是让岳昭倍感欣慰。
寥寥数语,将诸人的过错尽数道了出来,客观公正,且逻辑分明。
更重要的是,朱明恒身上还保留了些许君子仁德。
能说出庄公之责之人,心中品性,自然可窥一二。
岳昭走近了几分,问:“敢问殿下,何为德?”
朱明恒小脸跟小包子似的又白又嫩,此刻皱了皱,更像是包子上的褶。
他想了许久,从记忆里背诵到的书段上摘抄了两句,有老子之德,亦有君子之德,最后背无可背,总结了一句,大家无常德。
说罢,眼底略带一丝紧张的看向岳昭,似乎很怕他会否定他的答案。
岳昭嘴角微微翘起,这才解释说:“依臣看来,天下德行之分三种。”
朱明恒眼睛一眨也不眨,不敢放过一个字。
“第一种,便是庶人之德,庶人是百姓,是良家子,他们勤勤恳恳又庸庸碌碌。他们的德便是以劳为生,不能放弃劳动。”
“第二种,便是君子之德。古往今来,高门阔府或是学识五车之人,便应当自我约束,自我前进。”
“第三种,则是帝王之德。使百姓不挨饿受冻,使居有所安,使将士不枉死,法度可行。这是德。”
朱明恒听完,小脸骤然又紧了紧,似乎很是不能理解。
岳昭哑然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