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这件疯狂又可笑的事,让岳昭意识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或许在这些身心已经顺从清廷的老百姓眼里,岳昭不来,他们便永远能够活下去。
哪怕是受到压迫和剥削,日子过得艰难,步步艰辛,可总还是活在这个世上。
再者说,就算清廷不在,他们不照样还是被压迫着么?难道他们在明廷手下过着好日子?
明朝末年,各地豪强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天下各处农民起义为什么爆发了又爆发,难道京师的老百姓就能过的下去?难道明廷便没有压迫他们?
这件事,让岳昭再次无比深刻的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或许对于这些老百姓来说,匡扶正室,并不是他们想要的,也不意味着解救它们。
真正能站在这片土地上的主人,能够获得民心所向的人,是能让他们吃饱肚子的人,能让他们好好活着的人。
那些忠孝仁义的口号在他们看来,如此的虚伪。
这件事给岳昭的冲击,远比拿下京师更加深刻。
他甚至将这件事写入了去往皇帝的私信中。
他希望,朱聿键看完这个事件以后,能够有所启发。
王者,乃民心所向矣。
天下的争斗,并不是单纯两个国家的武力争斗,有一部分的争斗里,写了两个字——民心!
这个插曲过去,岳昭便留心了这件事,选定王光兴,也是因为他说话,非要有调动性。
什么是调动性?
就是说,这个人只要说话,就能让别人的认同他,附和他,追随他。
放在古代,妥妥一个起义领袖的标配。
在信息不流通的时代,说话就是最有效的鼓动方式,而且王光兴出身农民,更是为自己拉了一票好感。
他讲得话,老百姓自然愿意听。
所以说,岳昭不必挨个去说服他们,只需要好好掌控着一个王光兴,便足够了。
岳昭忙了多日,熬夜成瘾,终于争取了一个早休的日子。
他困得难受,眼看天再次黯淡了一个度,他便从善如流的说服了自己,上床歇一歇。
忽然,哐哐两声,门被敲响了。
岳昭强撑着力气,喊了一声:“进来。”
那人旋即推门而入,岳昭定睛一看,眉眼顿时舒展了许多,沾染上些许笑意。
“和光怎么来了,快坐,有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