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给岳昭弱小的心灵造成了成一万吨的伤害。
而邝记方对此,则一本正经的总结道:“看来,大人是到了成家的时候了。”
岳昭沉默良久,随后控诉道:“你知道,为什么不提醒我?”
邝记方摇了摇头,说:“大人英雄救美,我怎么能逞强棒打鸳鸯呢。”
岳昭“……”我谢谢你!
岳昭对此并不罢休,他甚至要查查官府,看有没有不作为。为此他指着街上大小行人说:“如果被偷的是个普通人,小偷偷去了他好几年的积蓄,这可怎么办,岂不是酿成了人间惨剧?”
邝记方瞥了他一眼,轻蔑的说:“第一,普通人不会把钱随意的挂在身上,第二普通人没有这么多钱。”
岳昭顿时无语。
“这种人,他们一定不是单独作案,看他们手法老练,一看就是有人盯梢,专挑有钱人下手,普通人,大概一天造十起也养活不了他们。”邝记方煞有其事的说
岳昭细细一想,还真是这么个道理,可又觉得不对。他指着身上的麻衣反问:“我们穿得很像有钱人么?”
邝记方扫了他一眼,说:“穿得不像,但荷包像。”
岳昭顿时噤声。
明朝年间层出迭起的小说流派盛行,替天行道,劫富济贫这几个道理深入人心。但凡人群多一些的地方,必定少不了说书人,这些人是介于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之间的产物。
会读书会识字,但是不被上层社会认可,只好选择说书谋生。
而这些人口口相传,将一些丰富的小说人物行为都传了下来。
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往后的文学作品里,劫富济贫的行为这么多。
说来说去,岳昭只能自认倒霉,不过今天这事,却让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
说书人,也可以成为一种流派。
于是,岳昭顾不上再逛,回去连夜提笔,编纂了十多篇朗朗上口的小故事。
故事内容十分丰富。
比如,第一篇,岳昭写得是龙蛇相争。其实隐喻的是明廷与清廷的争斗。
第二篇,岳昭隐喻的是吴三桂的故事,甚至妙笔生花,给他安排好了未来的走向。
第三篇么,正是关于这次清廷狼狈迁都的故事。
总之这些背后,样样都有目的,岳昭让人誊抄十多篇,散于市井流传。
邝记方随手拿起一张来,细细读过:“却见这群长了长舌头的人群败退到了其他地方,因本性自私残忍,便将所呆之处,尽数烧毁……”
他笑着说:“可以啊,挑灯夜写,这么有著书立作的能力。”
岳昭闻言,长长的伸了一个懒腰,得意洋洋的说:“那是,咱是文能提笔安乾坤,武能上马定天下!”
邝记方笑着将纸张扔了过去,刚好飘到了岳昭的脸上,岳昭再次细读欣赏着自己了不起的巨作,然而笑着笑着,却是忽然愣了。
邝记方只见岳昭腾地一下坐了起来,然后眼睛瞪得浑圆,死死盯着那张巨作,他正要打趣两句,却见后者忽然瘫坐在了椅子上。
邝记方眉心一皱,察觉到了不对劲:“你怎么了?”
岳昭浑身血液都似凝固了一样,然后僵硬的转过头,四目相对,岳昭这才缓过一些劲来。
“我们…我们差点漏掉了…很重要的信息。”岳昭艰难的说
他马上起身,如风一样跑到了正厅,忙下令道:“召集所有人待命,上下将领不得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