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四日下午,巴海尔汉携带八百勇士赶来赴约。
四月十五日,正式见面。
由连璧充当翻译,其实他们当中的某些人是通晓一些汉话的,所以双方交谈起来并不费劲,只是难免有词不达意的地方,这时候往往就要说一些简单易懂的话。
从交谈中,岳昭了解到了一些核心问题。
土谢图汗部当年因为暗中与明廷联合,是以被清廷打压。
早些年,多尔衮大力扶持另一支图珲部落,多次瓜分他们的地盘,几方协斗不止,死伤无数,短短的时间内,爆发了不下百起战斗。
而他们因为种种劣势,且明廷又自顾不暇,无力兑现承诺,是以一直处于节节败退,不得不割地存活。
而另外的两个部落,亦是如此,只是损耗最为严重的,则是他们部落。
内忧外患交加,他们只能再次铤而走险,奋力一搏。
种种处境,与当年之明廷何其相似。
岳昭轻轻叹息一声,道:“您放心,此次有我在,断然不可能重蹈当年覆辙。”
巴海尔汉是个年逾五十的汉子,脸色呈黑黄色,双颊之中略有红晕,正是常年经受漠北风沙侵扰的表现。虽年过五十,但仍动作利索,双眼矍铄,仿佛是个壮年的射雁人。
虽语言不通,但双方首领都不是寻常人,单凭神情目光,双方心中已有大概。
天时地利人和具已占全,很快双方就制定了具体的方案。
这次清廷会主动出击喀尔喀部,双方作战方式与使用武器都大相径庭,而且又有天然的地理条件,是以他们未必会输。
但这个时候的清廷,也正是能人辈出的时候,主将才能很程度上决定了战争输赢,是以也不能掉以轻心。
岳昭具体的给他们规划了作战方式,细细讲解。
待说的差不多了,就是解决存粮的问题,巴海尔汉的部落生活艰苦,又是春寒料峭之际,自然条件同样很难克服,他想先拿出两百头羊和三百头牛来易得一些御寒之物,包括药材等。
岳昭当即素手一挥,马上同意了,并且就冲这些牛羊,还追加了翻倍的棉花等物。
此举不可谓不诚意,当连璧翻译过去以后,巴海尔汉的眼睛忽然一亮,眼中倒映着的是岳昭这个榜一大哥,脆生生的模样。
他还似乎不确定,又让连璧再次询问了一遍,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他忽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右手抵到胸前,冲着岳昭说了一句话。
虽然听不懂,但可以看得出,他的神情充满了郑重。
连璧说:“这是他们当地人表示尊敬的手势,就跟咱们作揖是一样的作用,巴海尔汉是在向您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岳昭点了点头,面容和煦的说:“只要您不站在我们的对立面,咱们的联盟,只要我在便不会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