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赐连璧,的确不是个轻松的问题。
一来他在军中无职衔,出行漠北领了一个出塞使的头衔,这等于是个专案组的组长,有事顶上,没事就要解职。
也就是说。他如今是没有正经官职的。
岳昭私心里也是不太想晋他官职的,想来想去,他还是决定同连璧私下探探口风。
上次他建议连璧从头读书,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后来参军一事,又不了了之。
岳昭想了半天,自己想不通,又同邝记方倾诉,后者听完,哭笑不得的说:“我看你是把连璧当成儿子养了!”
岳昭睁大了眼睛,摸了摸自己鼻尖,嗫糯道:“有么?”
在邝记方毫不留情的笑声中。岳昭深刻的反思了一下,然后决定开门见山的征求连璧的想法。
这次他要完全尊重连璧的意见。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毕竟他操心再多,肯定不如连璧自身的想法。
岳昭将连璧叫来,本身已经做好了各项思想准备工作,谁知道连璧不走寻常路,仰着一只脑袋,俊俏的小脸上满是坚定,告诉他说:“大人,我想好了,我要念书!”
岳昭:“……为为为啥?”
“这次出去,方才知道天高而鱼小,一路沿街而行,有军队,有农家,有商人,有农民。有高墙红瓦,也有断壁残垣,乱世之中,官府形同虚设,除了压榨百姓,再无他用。”连璧捏紧拳头道
“官场如此,难道仅仅靠着拳头就能改变一切么?如我这样的人亦不在少数,天下蝇营狗苟,岂是一把刀能够解决的?说来说去,还是要有一个‘治’字。”
连璧话已说到这,岳昭喟叹一声点了点头,准许了他的想法。
拳头固然重要,但治理天下,终究离不开良臣。
刀剑可以取得一时胜利,但良策却能受用万世。
搞清楚了连璧的想法,岳昭便好办多了。
“不过,却不是让你读死书,你跟在我身边,边看边学,事半功倍。”
连璧一听,连忙跪下谢恩。
他对岳昭,是发自肺腑的敬重。
岳昭在百忙之中解决掉了一件事,随后放任自己在万千烦扰中继续解决。
年节都快结束了,各地的问候信还源源不断,别小瞧这一封小小的信,身居高位,又与部下分离开来,书信便是双方交流的重要媒介。
例如带兵在外,驻守山西的张信达诸葛云、在福建的田见秀、在衡州的董老七毛易石太平、包括荆州等地的郝摇旗、王进才以及监守他们的焦涟等部。
这些人个个手握重兵,身居要塞,断然不能因为时日之久,距离相隔之远,所以生疏。
人心惶惶,是需要下点功夫经营的。
岳昭从山西当地寻得了一方墨宝,便赏给了久不见人的诸葛云,而焦涟等人也都赏了东西,田见秀就更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