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与刘伟在这里的败势被曾樱扭转,在这里的绝对胜利不同于以往的小打小闹的袭扰,仿佛这种胜利是某种口号。
不到下午,大同附近便相继有义军展开了斗争,互有胜负,虽说不能完全与清军抗衡,但接二连三的胜利的确振奋了人心。
也是在此时刘伟姚安两人这才知道,原来大同附近聚集了不少从山西各地赶来的义军。
“你是因为邝昭之信赶来,却不知道他们是为何了。”刘伟有些疑惑不解
姚安亦是不大明白。
如今他们与曾樱相识,这才知道是衡州的朝廷派来的援兵,万分激动之下,三人便一同驻扎在了原来的驻地,即大同与朔州的边界之处。
因敌我悬殊之大,曾樱与姚安的意思都是停驻在此处。一来,清军吃了败仗,一气之下肯定会出兵剿灭,他们就留守在此,打击来者。
二来、他们的补给线没有完全建立,必须要先摸清补给线才行。
有了曾樱的加入,几乎能够弥补晚安与刘伟两人面对大战经验不足的问题,还有面对战局战态的敏锐。
姚安非常高兴曾樱的加入,虽然后者略显冷淡,但礼数尊敬样样都没落下,也不是不能相处。
这年头,凡是有点本事的,哪个没有坏脾气?
只是刘伟,时不时的面对国家存亡与山西之险,叹上一口气。
“不知道何时能与姜襄汇合,赶走清军!”
曾樱亦有此感,他心中哀叹不已。
义军多聚于大同,是满足了多尔衮“围点打援”的计划。
面对这些义军的所谓胜利挑衅,多尔衮虽然心中愠怒,却没有慌乱之色。
他原先围城,也不单单只是想打下大同,大同距离京师最近,在这里打援,他的补给线是最短的。从持久战上来说,这是对他非常有利的一点。
只不过,出乎意料的是,这些义军的作战能力,要比他想象的高一些。
多尔衮知道,没有了后勤补给线的义军,是不可能打得起消耗战的。
他一方面命令阿济格亲自出马,横扫大同边缘的义军,另一方面,让代州的尼堪与博洛切断他们中间的补给线,将山西一分为二。
由于之前连失山东各州府,又基本放弃了宛如死城的河南,恰恰好,这两块地方分别与山西接壤。
多尔衮之前把重心放在了清扫南明和大顺余孽的身上,岳昭又屡次逃脱,屡次胜利,始终没能除掉,今日多尔衮才知道,自己给自己埋了一个多大的祸患!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山东与河南变成了两块铁板,他们的人从防线内几乎进不去。
吴三桂与瓦达海两个人死磕在了山东,幹旋多日,一直没有进入到山西内部,目前正在寻找小路,绕过山东,进入山西长治。
虽说如此,但博洛与尼堪在五台山击败刘迁部的胜利,还是相当令他欣慰的。
正在多尔衮纵观大局,重新布置防线时,却听帐外异常喧闹,多尔衮心中一烦,快步走了出去,想看看到底是谁撞到了自己的枪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