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肉以为口粮之事屡见不鲜。
东汉末年,臧洪与袁绍战,眼看就要断粮等死之时,臧洪为鼓舞士气,便将自己小妾杀了,烹而食之。
唐朝时期,安史之乱,张巡守城,因缺粮,也把自己小妾煮了分给士兵吃。张巡殉国后,城中四万人百姓,尸体缩减不剩十分之一。
当所有人都在攻讦蒲城知县时,相对的,瓯宁知县便会被奉上神坛,就连朱聿键都在朝堂上,对他的宁死不屈,壮烈殉城做出了肯定。
偌大的朝堂上,人群里,仿佛只有岳昭沉浸在了这种思想之辩中。
首先,他必须要说服自己一个问题,这个时候说的“忠君”,是指具有象征意义王座上的人。反过来,只要是坐上皇位,具有资格代表这背后意义上的任何人,他们都要忠于。
“爱国”则更需要强调,他们爱的是阶级壁垒之下的统治帝国,是部分阶级带领所有人走向更辉煌的帝国。
“爱国”不等于后世之爱民。
所以他们可以歌颂这些为了保护帝国而不惜一切生命代价的人,帝国必须要把他们竖立成榜样,以激励更多的人这样去做。
这个时候,岳昭总会扪心自问,他到底是要“爱国”还是“爱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言论真的被古代帝王们所认可么?
虽然他常常会在心里唾弃自己的矫情,但他认为,一个人,一个将领,一支队伍,若连底线观念都缺失的话,又怎么立足呢?
说个最简单的问题,若他也易地而处,他应当怎么做呢?
岳昭不知道,他少有想不明白的事,一旦有了,便是无人可诉的下场。
岳昭想来想去,觉得自己真应该找个当世大家来开解一番。
两个时代形成的三观碰撞,不是他一时半会,独自一人就能够消化得了的。
岳昭一方面被这样深刻的问题困扰着,另一方面也不断收到田见秀的来信,他们已经与图赖所率领的主力军交锋了。
信上详细的介绍了对方的兵数判断,田见秀连续派出三十几名斥候,通过用粮,炊烟,以及脚印等方式,判断出了图赖的大概人数,可能有四千人。
其中包括他的八旗满军,通常情况下,纳入编制不会一次性纳入比自己原本人马多出太多。
就比如说,他原本是一千八旗满军,这一千人是完全可以信任的,所以无论是招降还是征兵,其数量基本不会超于一千,顶破天一千五。
主要是,将领必须要考虑到这些人在短时间内,会不会反叛之类的。
本来一千人,结果征兵三千,万一这三千人反叛,这是能降服的住的么?
所以通过一点,田见秀可以判断出对方的八旗精锐,两千到两千五,不会再多了。
图赖用兵神速勇猛,很是不好弄,就连田见秀都吃了好几次亏。
岳昭不禁想起,当日安排郑成功将计就计,在田见秀的心领神会之下,李成栋被杀,他手下的八千兵马顿时群龙无首,不知道是遣散了没有。
图赖区区四千人,就能让田见秀与郑成功分别吃了苦头,可见这次是抱了视死如归的意思来的。
若是此时,博洛又来赶上掺和一脚,岂不是水师、湘军都要折在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