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人,何必惺惺作态,你我都知道,忠臣这两个字不过是史官笔下一两个字而已,何必为了这个要葬送自己一家老小的命呢?”
福京的天气一贯不错,临近江边,又有不少码头水产,往来贸易。
原本大明王朝是不开设通商口岸,码头贸易的,盖因为这里与海域太近,常常与朝鲜日本等地的海盗发生冲突。
这些人海盗又大都是一群吃不饱饭的亡命之徒,明朝历史恰逢日本几次动乱之中,平民百姓无所食,因而常常发生海上劫掠。
前期朝廷一直在镇压,一打,打得他们投降,然后下次还敢来犯。
抢人抢食物,抢吃的用的。
所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种问题几乎贯穿了整个明朝历史。
忽然有一天,朝廷里出现了这样一种言论,认为是通商贸易带来的海寇,所以认为要根治海寇,就必须要关掉对外通商的海路。
这个主张,在当时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于是国家就这么做了。
可这能不能解决海寇问题呢?
并不能。
反而还给这些海域生活的,靠海吃海的人造成了失业,引起了一部分的骚乱。
海寇依然来,直到郑芝龙这种大海寇出现,这种情况稍稍好转。
然后就是朝廷招降他。
可以说,郑芝龙就是靠海发的家。所以等崇祯一死,朝局动荡之时,他自己就偷偷的往外面卖东西,也时不时从外边走私进来。
等到自己真的掌握大小实权,郑芝龙就立刻上书,开放了一部分贸易口岸,而无权无势只能拉拢他的隆武皇帝,只能暂时同意了这个要求。
也幸好的是,郑芝龙本身就有一支比较强大的海上军队,所以往来海寇,也能应付。不过他倒是聪明的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伤害到根本利益,郑芝龙基本不管。
这可就苦了这些老百姓们了。
所以从各种角度分析,郑芝龙绝对算是一直横着走的人物,跟朝廷作对时,朝廷打他,打了好几次都打不过,只能好言好语的招降。
如今又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权势滔天。
鲜少看到他是如今这副样子。
郑芝龙唇角微微抖动,看见屋内的不速之客皱了皱眉头。
郑芝龙语气算不上好,说:“一天来八百次,不经过我的同意就擅自闯入府中,这难道就是贵人所说的诚意?”
“哎,稍安勿躁,郑大人何必发这么大的火气。莫不是在皇帝那里吃了什么火,却是要拿我们来撒?”那端坐于室之人粲然一笑,继续说道:“至于擅自入府么,我奉李大人的命令,要说服您,自然需要跑得勤一些咯。”
“大人勿怪!”那人笑着说,一脸谄媚的送上一杯茶水。
郑芝龙轻轻瞥了他一眼,根本不搭腔,神情自傲极了,不过念在自己并无与他们反目的意思,便也接了,算是给他们一个面子。
不过神色却是带着一副施舍。
“你上次说,你叫什么来着?”郑芝龙漫不经心的问道
那人立刻回说:“在下李成栋总兵大人麾下牛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