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已经占领了尽一半湖广地区,几乎与何腾蛟的驻区脸对着脸。
原本驻守于此的英亲王阿济格得知了李自成已死的消息,他心里大喜过望,随即认定天下大局已定,现在扰乱的不过是一些散兵游勇,于是他便大摇大摆的回京避暑了。
毕竟这中原的气候实在相差太多,暑际之来,闷热难当,让他无力招架。
所以,目前留守于此的清兵守将乃是阿济格一手提拔上来的“总督八省军门”梅勒章京,当然了还有佟养和。
目前他们的中心是在武昌。
这些人呢,大多数也不是清兵,而是降将。多一半是投降清兵的原明朝官军和大顺的叛军。
当时清兵自觉人数并不能压制对方,所以采取的一个政策就是,吸纳。
就是无论你是谁,哪来的,他们都欢迎。唯有一点,必须给他们打天下。
这就是人家的独到之处了。
其实这就是战略。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为什么总受阻击,为什么成不了气候,为什么感觉全天下的人,除了农民都要反他。
参考明成祖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的红巾军,看看他们的过往,然后比较今天,你就会发现一个大问题。
无论是是当时还是如今,农民起义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建立政权。但是建立政权之后,改变不了的是阶级对立问题。
就比如说,李自成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其实实质是本着农民掀翻地主统治的,用掀翻还是有点不准确,实际上,到了后来,李自成就是一门心思推翻地主统治。
所以当时明军为啥那么激烈反感农民起义,甚至要联合建奴来打走李自成,实质是推翻阶级。
而后来的农民起义所遭遇的,也都是各地的地主私人武装,因为那时候的朝廷控制力已经下降了,明军战斗力也很垃圾。
所以,一直有反李自成的。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是,李自成没有意识到了,他攻入京师以后,也就是说把名义上正统的,最大的地主推翻以后的事。
他完全没搞清楚,推翻了最大的地主,他就成了地主,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件好事,就是免税。
他自以为是体恤百姓的一件事,可实际想想,农业帝国不交税,你的兵吃什么?靠什么打仗?靠什么维持国家运转?
这也是他的短视之处。
而清兵就比他们高明多了,第一个接受投降,刚开始是打着勤王的名义,来保护明朝的,这就是相当于自动跟明军站成了一条线。
然后是为崇祯报仇,那时候的南明弘光政权不就傻乎乎的联合清朝,干掉起义军么,谁能想到转头,人家又给你们干掉了。
而现在,基本等于谁都反应过来,嗷呦这个清兵不得了,他们是要谋权篡位呀。
按理说,明军与大顺残部就应该同仇敌忾了,但是这时候又出现一个问题,明军对大顺残部这群人并不是那么友好。
人家大顺军主动过去说,嗨,咱们合作吧,共同抗清。
但是明军冷冷的说,好,你打的你的,我打我的。
明军心里还骂呢,就是你们这群鳖孙子搞得我们政权差点覆灭了,就你们还想跟我玩呢?想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