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两次拒绝,对张信达的打击可想而知。一边又人看不下去了,便了起来,毛易说:“大人,即便不急着御敌,那给他们设置设置些障碍阻击也好。”
然而这次,岳昭还是那个话,不用。
这时石太平忽然站了出来,解围说:“大人想必是认为不到时机,其实我亦有此种感觉,不妨再等等。”
此话既出,众人都安心了许多,张信达有些愣愣的走了出去。
营帐内,徒留岳昭一人,石太平走的最后,他留下了一句话:“霸业者,无不是流血千里。”
岳昭明白,那是在开解自己。
不过,这的确没必要。
岳昭的计划很简单,既然所有人都不承认他岳昭,也不承认湘军,那他为何还要上赶着去卖命呢?
单就招兵一事来说吧,历史上可比他所做的要残忍的多。
你以为清军的队伍是怎么壮大的起来?真是的是招兵么?像他这样,说明待遇,给够口粮?
屁!
多尔衮每到一处,便劫掠一座城池,男的统统称为兵丁,女的要么充作官妓,要么作为后勤运输,如果碰上灾年或者没有粮食的时候,那这些被视作累赘的女人,就会被晒成人肉干,充作军粮。
大西王,张献忠,你以为怎么来的那么多农民兵,还不都是劫掠,强征来的。
真以为他们会温温和和的请你自愿去参军?
滑天下之大稽!
你以为他们为什么不心疼人命?
岳昭虽然受过后世的,开明的教育,可眼下不是现代社会,他做不到十全十美,有人流血甚至死亡,这都是必须的。
既然他们这么怨恨湘军,那干脆别参活了。
岳昭就驻守在这里,如果这股清兵冲着他来了,他自然会消灭他们。
如果清兵去了登州府,那他的确爱莫能助,且看他们怎么守城吧。
其实从私心里讲,岳昭是希望城破,清军入城,他想看看,这些人投降之后的结果,是好是坏呢?
岳昭非常恶趣味的想,有些人的愚昧是有原因的,这也注定了他所要承受的,就是逆来顺受。
岳昭这边带人隐蔽着,另一边清军也在不停前进。
几日后,忽然又传来了消息,清军已经与登州府交上火了。
岳昭勾唇冷笑,并未言语其他,大有隔岸观火的架势。
而此时,在城中的李静安却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他惊诧的重复了一遍郑影所说的话:“投降?”
李静安几乎是不敢置信一般再次重复了一遍:“你说,要投降?向清军投降?”
“正是,此乃迂回之道,缓兵之计。”郑影一本正经的说。
李静安却是一百个也不同意:“城墙厚重,便是我们人数比不得他们多,但是组织民众抵御,也能坚持。这些人一时半会也是攻不进来的。”
“这才交锋第三日呀!岂能轻易言败?”
郑影却不耐烦的说:“你看看外面的百姓!他们个个想投降,交粮不肯主动,必须要抢,帮忙亦不肯!”
“你倒是告诉我,这城有什么好守的?我倒觉得他们说的对,只要我们投降了,这些人必然也是要用的着我们的,咱们不会有生死之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