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昭笑了笑,把千里镜递给他,道:“用这个试试,你就看清了。”
董老七一看,顿时惊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能看得那么远。他目光灼灼的抚摸着千里镜,那神情,好比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岳昭扶了扶额……
“您哪来的这好东西?”董老七左摸摸,右摸摸,大有不想撒手的架势。
“贾诚送过来的。”
那天在贾诚送的一箱奇奇怪怪的珠宝中,岳昭慧眼识珠,发现了千里镜,顿时惊喜不已。
要知道,这玩意在战场上的作用,那可真要大了去了。
有功夫,他肯定要把这玩意研究研究,批量生产,人手一个。
董老七没摸几下,就在岳昭的淫威之下,不情不愿的还了回去。
岳昭拿起千里镜,认真的看了看。
现在张信达那边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队伍灵敏度不够。
建奴大约几百人就牵制了前段的湘军,基本采取打完就走的计划,如同一杆长矛,精准而狠厉的一捅,随即逃窜。
而后边的人,因为人数多的缘故,队伍根本没办法展开,最后段的人还在冲锋。
而此时,前段也已经损伤了不少。
看来这支建奴,的确是不同凡响。他们不仅部队灵活性高,就连攻击力也很高,整个队伍就像是一股绳,所以力能用对地方。
湘军缺的就是这个啊!
岳昭微微一叹。
实际上,就如同之前所言,他现在拥兵十万之众,除却镇守城池的,机动力量在四万左右。此次他北上带了两万人,分两路。可这两万人中,真正精锐的战斗力,能有多少?
人多,绝不是可以掉以轻心,甚至洋洋得意的事。
真正的精锐是在战场上淬炼出来的,不是战场外如同杂耍一样耍几下空把势就行的。
两人轮流看千里镜,眼看张信达的队伍渐渐陷入劣势,毛易忍不住想开口想去增援,又一想,如果高于敌人两倍的兵力,赢得一场胜利都这么难的话,那他们湘军也别打仗了。
岳昭心里连声叹息。
说实在的,这个时候的八旗兵战斗力绝对不是吹的。
想想建奴入关,据他猜测,也就八万多,加上吴三桂过去的三万五,也就十来万。
要知道,当时明军战力号称六十万,即便后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精简裁兵,最少有十五万吧。
这样情况下,明军几乎一败涂地,被动挨打。在原时空中,更是躲藏在辽西走廊的堡垒群里,不敢出来,任由他们肆无忌惮的夺过内蒙,从此在长久战略上,掌握了主动权。
从此如同入无人之境,探囊取物一般坐稳了江山。
后来的扛清,全都是大局已定的情况下的负隅顽抗,悲烈惨痛。
用血书写的历史,奠定的胜利值得铭记,更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