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原因也很简单,岳昭的湘军在名义上归顺朝统辖,自己手中的兵马和对方的湘军明面上是没有任何冲突的,尽管自己的家人被岳昭给霍霍了,但也正是如此,自己投降后,若是岳昭接纳了自己,那未必不会成为一场佳话。
连全家都被自己霍霍的敌人,都心甘情愿投降的人,那得有多么崇高的人格魅力?
汉高祖刘邦,汉烈祖刘备也不过如此吧?
当然,更重要的是,臧善计已经到了不得不降的地步了。
没有粮食的他,要是还敢和岳昭死磕下去,那他手下那群吃了大半月糠稀的将官们,一定会半夜割了他的脑袋,代替他降了岳昭所率的湘军的。
不过可惜的是,臧善计综合考虑了这么多,却还是低估了岳昭的手段。
作为穿越者,尤其是经历过后世信息大爆炸时代的穿越者,早已没有了节操。
自己都祸害了你的全家,哪还敢留着你日后给自己埋钉子?
再说了,斩草焉能不除根?
对于岳昭的做法,他手底下的那些旅官、団官们,自然拍手叫好。
谁也不想一个手下败将、一个无能之将,带着点兵马过来投降,就能和他们平起平坐。
他们当中如刘良佐之流,虽然也是降将出身,但好歹也是立了不少功劳之后,才一步一步的又爬上来的。
别说是臧善计了,刘泽清他们未必都放在眼里。
可武将们这么想,以柯昭义为首的几名降臣文人,却有些担忧。
说到底,臧善计手下的兵马仍有五千之数,如果湘军此刻在信阳的兵力有数万,他们倒也不担心对方在得知将主被活埋之后,因恐惧自身的安稳,从而翻起什么浪花来。
可关键是眼下的湘军眼下的兵力也就比对方多个三千,若是臧善计手下有有心人这么一鼓动,引发了集体的兵变,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倒不是柯昭义等人认为岳昭杀错了,只是单纯的觉得,目前不应该杀,应该以稳定为主,日后再找个机会出掉。
这也就是文人和武人看待同一件事的不同看法。
等到柯昭义发现,臧善计原嫡系兵马非但没有咋咋呼呼,其原来的心腹手下们,更是十分卖力的亲自送了臧善计这位将主上路。
这个世道不论何时何地,都是十分现实的。
臧善计若是能带他的这些手下们吃香喝辣的,他们未必不会为了臧善计,而大闹一场。
可事实上,湘军的待遇比臧善计给出的待遇好了不止十倍范畴。
有奶便是娘的乱世,谁管他臧善计的死活?
甚至随着臧善计的死去,信阳各县原本还在观望的乡勇团和土匪、马匪们,也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派出代表来,拜见岳昭这位新晋的地头蛇,希望能够得到对方的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