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崇祯十六年十月初一时,正在大肆敛财的陆俊忠,才从门房的口中,得知了这件事。
一听见是两淮巡抚路振飞派来的人,陆俊忠敏锐的察觉到了不对劲,立马就让认将信使带进来。
当从信使的口中得知湖广沦陷,江西遭遇兵灾、河南遭遇兵灾之后,陆俊忠顿时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立马就跑到了魏国府,告知了对方这个消息。
而当代魏国公,中山王徐达十四世孙徐弘基得知此事后,如遭雷亟,便又马不停蹄的召集南京的所有勋贵和六部尚书于府中商议。
按理说这是非常犯忌讳的事情,可徐弘基也顾不得这样了。
湖广没了,河南快没了,江西若是也没了,这大明朝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也正是这般慌乱之时,兵部尚书史可法来了一顿最骚的操作。
他先是派人去传讯凤阳总督马士英,让其整顿军事,万不能让让中都帝陵有失,另一边又调令水师副总兵管郑芝虎即可带兵前往江西鄱阳湖,阻缓贼兵的攻势。
不过随后他又意识到贼兵很有可能没有战船,派水师效果不大,于是又立马让他们别出海港,让郑芝虎即可赶到魏国公府议事。
吏部尚书张慎言得知此事后,不禁摇头说道:“事到临头尽然沉不住气,俨能成大事亦?”
作为江西人的张慎言时闻家乡遭遇兵灾,都能尚且镇定。
身为兵部尚书的史可法却尚未临事,就已经乱了根脚,这叫什么事情?
魏国公府的其他尚书还有勋贵们,听见这位四朝老人在讥讽兵部尚书,一个个都眼观鼻,鼻观心的装作没听见。
这也就是张慎言和史可法的私交其实还不错,他们若是出言搭腔,怕是会一时间恶了两个人。
不过有一个人,却并不在意这些。
那就是镇守太监陆俊忠,同样知兵的他深知将令紊乱的下场,于是他毫不犹豫的对着魏国公徐弘基含怒道:“这就是咱大明的兵部尚书?”
“便是咱家这一个残缺之人都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魏国公徐弘基自然也知道史可法有名无实、外强中干,但他有什么办法?他一个被大明皇帝接连削了十几次的国公爷,还敢对一个兵部尚书指手画脚?
若是事后让崇祯知道了,搞不好这位爷会直接削了他的爵。
大明皇帝的刻薄寡恩可是深入骨髓的。
当初永乐靖难没有削他们魏国公府的爵位,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定国公徐辉祖是坚定的燕王党,为了朱棣更好的造反,宁愿死在奉天殿建文帝朱允炆的面前,亦誓死不屈。
还有一部分原因,自然是因为朱棣深爱的燕王妃,后来的徐皇后,亦是他们魏国公府的嫡女。
这样爱屋及乌之下,自然也就免了魏国公府除爵的风险。
但也说了,这都是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
这一代的崇祯皇帝早就六亲不认了,别说是他们魏国公府,崇祯传位给他的皇兄天启的皇后,张皇后的母族,亦被崇祯找个借口除掉了。
这样一个生性多疑、刻薄寡恩的帝皇,谁还敢去给他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