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离奇的场景,让岳昭非常不解,不过他很快就想起了某个家族,顿时便释然了。
大明没有官方的水师,基本上都是有沿海的卫所担任巡防,眼下大明最能拿得出手的水师,只有打败了号称“海上马车夫”荷兰的郑家水师。
这支水师的领头人乃大明五虎游击参将、福建总兵官郑芝龙,即国姓爷郑成功之父,那位明末最大的“海贼王”。
就是这样一个养寇自重的人物,却成为了崇祯不得不依仗的水师主力。
尽管后者非常想要消灭对方,但奈于崇祯早已自顾不暇,只能以萌荫郑芝龙其他兄弟官职,而安抚对方。
负责九江至晋江段江防的人正是郑芝龙的二弟郑芝虎。
此人与其兄长郑芝龙不同,他对家族偷摸的当海盗,公报私囊的行径非常不耻,又因为他的性格而深深的影响了他的大侄子郑成功。
在郑芝虎崇祯十三年前往南京受职时,时年十八岁原名郑森的郑成功便随着他的二叔一起来到了南京求学,机缘巧合之下,拜入了那位留下“水太凉”经典语录的东林党党魁钱谦益的麾下,表字“大木”也是这位所取。
据诸葛云这些时日的调查了解,郑芝虎虽然乐忠于当官,但又因为他手下战船都是郑家嫡系,他们更喜欢在大海上驰骋,对于大明境内的大江大河,基本上都看不上。
当岳昭问起郑芝虎手底下有多少战船时,从九江库城赶来的诸葛云犹豫了一番,带着些许不确定的语气回道:“大概快船、福船等配套战船共两百余艘,麾下水军大概七千至九千人数不等。”
“为什么是大概?”
岳昭有些皱眉,当下这个时代的保密程度自然无法与后世相提并论,但凡诸葛云真想要了解到这些讯息,只需要派一些人跑到江面上观察一定时日就行了。
还是说对方没把自己的话当一回事?
很快,岳昭就知道自己错怪了诸葛云。
从荆远派出的另一支斥候小队传回来的讯息中得知,不是诸葛云不想更进一步的了解对方情报,实在是诸葛云根本就无法下手。
郑芝虎从崇祯十三年担任水师副总兵官至今,竟然从未有出过南京,手底下的水师们更是从未参加过一场剿匪战斗。
而诸葛云的估算,基本上都是秉承着大明水师官方数据而来,这还算上了郑芝虎会贪墨三成实响的基础上。
岳昭得知此事后,不免感慨道:“郑家除了那位国姓爷,也没有什么人能够摆上台面了。”
岳昭根本就不怀疑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因为郑家的怂,在历史上是有考证的。
作为眼下能够击溃荷兰的水上霸主,面对南下的满清鞑子,竟然和后世的东北大孝子一样,一枪不放就逃了。
而且郑芝龙还不吸取前辈汪直的教训,面对满清鞑子的招降,竟然还真大脑发热的同意北上,然后就被坑杀了。
若是郑芝龙聪明一点,听从了郑森的劝阻,满清鞑子也未必能够那么轻松的占据福建两广。
同北方人不擅长水战一样,满清鞑子更绝,他们甚至还不习惯南方的天气!
一年十二个月,至少有九个月歇逼在阴凉处,还有两个月在江河湖泊上上吐下泻,只有一个月能勉强战斗。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多铎打下南京之后,还没待满两个月,就迫不及待的留下一众降官绿营,跑回了北京纳凉的缘故。
既然眼下的郑家这么傻,岳昭没理由不继续扩大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