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六年九月初三,除留守武昌的第一师第二旅第三团,以及改弦易辙为湘军的两千官兵留守武昌外,岳昭率领第一师第二师以及另外两千湘军官兵,共计一万两千余兵马,挥师南下江西。
第一师以夏老七、张定国等人为主,攻打南昌府,第二师则以张信达、杨之柱为主,攻打绕州府。
七天不到的功夫,岳昭的地盘便又在扩大两府之地。
然而岳昭的脸色却无半点欣喜,有的只有深深的失望。
“两广的左良玉不敢上来也就算了了,南京的史可法、马士英都是瞎子聋子吗?”
原来岳昭从头到尾的目标,都不是江西,而是南京!
如果说张献忠从湖广撤离,岳昭来了一招偷天换柱,南京这边并不知道武昌已经易主了还情有可原。
可等到他光明正大的进攻江西两府之地后,南京依旧没有半点反应,这究竟是真蠢,还是崽卖爷田心不疼?
事实上,南京的情况比岳昭想象的还要离谱。
就在岳昭于崇祯十六年六月攻下九江库城时,几十艘粮船的消失,自然得到了漕运衙门的注意。
可漕运的各级衙门非但没有将此事上报给时任漕运衙门总督的路振飞,竟然还将其隐瞒了下来。
究其原因,这还要追溯到隆庆万历年间,因为倭寇的频繁入侵大明东南海域,再加上整个漕运路段遭受了黄河水灾的影响,大批量的堵塞。
朝廷开海,走海运的呼声越来越大。
为了保住漕运的营生,各级漕运官吏包括靠着漕粮吃的盆满钵满的勋贵们,便共同发力,尽可能的暂时疏通了漕运路段的堵塞。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极力的保障漕运的存在,自然就有人极力的刨漕运的根。
自隆庆开海被朝廷大臣叫停之后,漕运再次恢复正常,但效益却比往年逐步减缓了不少,每年漕运的数百万石漕粮中本来有一成损耗的粮食,到了崇祯年间既然有骤升到了近乎一半的损耗。
这其中的损耗又耗在了哪些人的手中,那基本上就是漕运上下所有人心知肚明的事情。
所以九江库城的粮船忽然减少,并没有让他们各级漕运衙门升起太多疑心,只是某些人会躲在暗处,对其鄙夷一番,觉得他人吃香太难看了点,然后自己又加快了贪污。
一直等到八月连续数次运漕粮至九江库城段,都没有一点漕粮被运出之后,各级漕运衙门也终于惊醒了过来,将此事反应给漕运衙门总督为路振飞。
路振飞这人有点传其,他字见白,号皓月,乃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人士之一。
但其最著名的功绩却不是抵抗满清鞑子,而是在崇祯死后不久,立马联络了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向其表达了共立从龙之功的意思。
而他推举的自然就是万历皇帝之弟,第一代潞王之子朱常淓了,他美其名曰“伦序当在福王,宜早定社稷主“。
别看路振飞后来在南明挺牛逼的,却始终矮了史可法一头,但这二人的愚蠢,却是能够相提并论的。
先不提史可法看上去刚正不阿,于危难之际殉国于南明,甚至号称于少保第二,可实际上他和于少保差远了。
弘光朝代史可法远不能与景泰朝的于谦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