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昭自诩既然已经来了这个时代,就万不能再让这种事情发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与甲胄武器同理,岳昭为了让这群工匠安心安意,心无旁贷的替自己打造武器甲胄。
此刻非常财大气粗的岳昭大手一挥,给了他们岳家军普通将士五倍粮饷的待遇。
甚至还立出了特别的奖赏机制,每月打造最多甲胄武器的前三名,分别奖励一百两、五十两、二十两。
当然,为了保持他们的积极性,岳昭还特别强调,每打造出一件武器甲胄,都能获得奖励。
此消息一经蔓延,整个武昌城都沸腾了,不少老百姓争先恐后的要加入李氏炼铁作坊工作。
岳昭自然来者不拒,虽然短时间内这些热情的老百姓们,完全不能同熟练的工匠相比,但数量上去了,质量自然也会上去。
况且岳昭也并非只有武器和甲胄要打造,一件甲胄严格意义上来说,是由多个部位组成的,比方说盔甲、兜鍪、坎肩、甲裙等。
别说是岳昭现在手中的几万兵马需要,今后若是打下了更大的地盘,兵马自然也会增多。
这将是一个长久的工程。
至于因为工程量太大,会不会造成湖广缺铁甚至缺其他矿藏,岳昭可以非常确定,这件事绝对不会发生。
前世作为湘南人,他非常了解整个湘南所蕴藏的力量。
先不提后世鼓吹的什么“无湘不成军”“没有湘军满清要早亡五十多年”的言论,单单京广铁路修建在了湘南而不是武昌,就足以说明许多问题。
岳昭派遣岳家军第二师第三师的将士们去攻打常德府、岳州府,以及长沙府,不仅是为了打下自己的家乡,为的自然还有里面的矿藏。
甚至岳昭已经有了腹稿,今后麾下的精锐称岳家军,其余旁支军队连同岳家军统称为“湘军”。
他要提前三百年让湘军登上历史舞台,甚至此湘军非但不是帮助满清殴打太平天国的精锐,还是今后对抗满清鞑子的主力军。
因为李氏炼铁作坊是他岳昭认定未来兵仗局的根基,所以必须要安排一个信任的人来管理。
人性本私,若是有人生起了贪污、腐败的想法,那无疑不是在刨他岳昭的根基。
岳昭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他可以占别人的便宜,但绝不能让任何人占他自己的便宜。
但岳昭选来选去,忽然发现他麾下要不就是一群文盲,要不就是一群大老粗怎么办?
武盛文衰固然能够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可如果没有“政委”或者“文职”管理后勤,那岂不是和流寇匪徒无异?
这不行,岳昭认为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
于是他一边令人在武昌城与汉阳城内张贴告示,其内容与当下时代无异,不过最为核心的一点还是邀请有志之士共同治理武昌府。
大明当官的俸禄不高这是事实,但权力很大,这也是事实。
岳昭以楚王府为挡箭牌,将价码一路提升到了武昌府知府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