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之柱的亲兵立马应了上去,将其喝住问道。
“是!距离这边莫约十数里,从方向上来看,正是武昌城方向来的!”
杨之柱脸色一喜,不由感叹道:“大人之计果然生效了,让弟兄们都做好准备!”
他们可不怕张献忠带兵回援,怕的就是对方不上当!
但杨之柱很显然高兴太早了,只见一名斥候喘息几句话,又连忙说道:“不妥!旅官大人不妥!贼兵的人数太多了,一眼望不到头!”
“望不到头?”杨之柱脸色一变,不免咽了咽口水,“难不成张献忠让他的大军都撤回来了?”
“那倒不至于!”另一名斥候连忙说道:“不过人数绝对不少便是,从侧面来看,光是有名有姓的旗帜,就有七八面,小的估摸着,至少有上万之数!”
“其中光是骑兵就不下余一千人!”
“有骑兵?”杨之柱惊了,这张献忠得多富有,在黄州府丢了两千多骑兵不说,还能拉出一支千人骁骑出来。
“旅官大人......”
“反贼人数太多了,我们拦不住,过去也不过是螳臂当车,传我的命令,立马让兄弟们准备向汉阳方向撤离。”杨之柱当机立断,做出了决定。
五旅上下自然没有任何异议,在任庄村民不知所措的表情下,果断放弃了碗筷中的肉食,毫不犹豫的向着汉阳城方向急行军。
并且为了先一步传回敌人动向的情报,杨之柱还将自己与亲兵胯下的战马交给了数名斥候,让他们一人数马先行一步!
不得不说,杨之柱无形之中,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因为他怎么也没想到,那群反贼一开始就没打算朝这边来,自始至终的目的,就是汉阳城!
......
崇祯十六年七月初十。
在汉阳城外三里驻兵七日,围而不攻的岳昭终于收到了杨之柱派人传达过来的军报。
此时除却五旅与崔参将所部的一千起兵外,岳昭从黄州城带出的六千兵马已经尽数归拢。
现在的岳昭麾下兵力接近八千之数,谁能想到数月之前还只是一个小小百户的岳昭,手底下的兵力已经堪比两所卫所的都指挥使了。
他人除了羡慕,便只有嫉妒。
唯有岳昭心里如明镜一般,非常的清楚,这还远远不够。
“大人,看来这万余贼兵是张献忠除却攻打武昌城外,所能调动的最后兵马了,若是我们能一击击溃对方,那武昌城之危必解矣。”张信达笑着说道。
“没那么简单。”岳昭瞥了他一眼,没好气指了指不远处的汉阳城。
八千人对上一万多人,看似差别不大,尤其是岳昭这边还有二十门火炮,上百件火铳等武器优势,打赢对方的胜算好像非常大。
但别忘了,汉阳城内可是还有三千贼兵的!
若是趁着他们与武昌那边的贼兵援军激战之时,汉阳城内的贼兵趁机偷袭他们后背的话。
那他们就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