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在场的人无不一惊。
其实大明朝的积重难返,大家何尝不知,可没人敢把这层遮羞布打开,百姓民心,分量太重了,就算是内阁重臣也不敢轻说,何况一介武将。
“住口!”
一位参将勃然色变,“大战将至,这种乱军之言你也敢说,请阁老治崔文升的罪。”
贺阁老皱了皱眉道:“既是军议,自然畅所欲言,不要动不动就治罪。”
参将脸色悻然,躬身不敢再说。
“崔参将,把话讲完。”贺阁老摆手道。
崔参将深吸一口气,咬牙道:“再说援军,各省乱贼云起,自顾尚且不暇,哪有援兵可调派,又有哪路援兵,敢和贼军城外野战。”
贺阁老黯然。
崔文升的话,句句戳痛他的心结,更是打破了他心中最后一丝希冀。
徐参将再也忍不住了,怒声道:“崔文升,阁老是问你守城战策,不是问你难处,难处还用你说,你说了千难万难,难不成要弃城不守吗?”
崔文升摇头,面对徐参将的诘难,他不做理会,躬身面向贺阁老,沉声道:“卑职以为,守江不如守汉,请阁老让我带一万精兵守汉阳,与武昌城掎角之势,则守城胜算更大。”
“简直天方夜谭!”
徐参将冷笑道:“分兵拒敌是兵家大忌,守武昌兵力本就捉襟见肘,给你一万兵力,你若败了,武昌怎么守。你还说了,张贼不是乌合之众,怎么你就敢保证用一万人守住汉阳,这等自相矛盾的话,亏你能说得出口。”
贺阁老漠漠地望着争吵不休的众人,心中思虑了良久,缓缓摇头:“不宜分兵!”
贺阁老定了策,徐参将脸色大喜,忙道:“阁老明鉴,我军当合军一处,倚城坚守,才是御敌良策。”
贺阁老颌首点头,目光越过众人,望着城外雨雾,喃喃道:“风雨欲来啊。”
岳昭竖起耳朵听完,不禁低头沉思,上一世他逛过军事论坛,各种战争回忆录著作也看过不少,琢磨了半天,以历史结局来看,还是崔参将的战策更好,虽然行险,但兵法以正合以奇胜,也总好过坐困孤城。
不过军机大事,又不是他一个小小百户可以操心的。
城上风波转瞬过去。
冯世泽送走贺阁老,又回到了城头。
岳昭正围着一盆炭火烘烤身子,不时喷嚏连连,见冯世泽走过来,忙起身行礼。
“免了。”
冯世泽不拘千户身份,找了处干净的落脚处坐下,唤来亲兵要了壶老酒,喝了一大口后丢给了岳昭:“喝一口,祛寒暖身。”
岳昭猛喝了几口,身子果然暖和起来。
“这雨要是下的再大点就好了。”冯世泽忽然叹了口气。
岳昭接着话头,嘿嘿笑道:“最好是风雨大作,下他个十天半个月。”
冯世泽哈哈一笑,指着天幕摇头道:“老天爷可不向着大明朝。”
一时沉默。
是啊,老天要是眷顾大明朝,何至于连年大灾。
岳昭盯着炭火发呆一阵,忍不住道出心中疑惑:“大人,明明崔参将的御敌战策更好,为什么贺阁老不采用……”
冯世泽瞥了他一眼,意味深长道:“你以为徐参将是庸才,不懂守江必守汉的道理?”
岳昭更纳闷了,冯世泽淡淡道:“你以后要记得,对的不一定就对,错的不一定就错。”
岳昭琢磨着这句话,若有所思。
冯世泽霍然起身,重重一巴掌拍在岳昭的肩膀上,丢下了一句话。
“汉阳孤悬江北,非得精兵重将才能御守,贺阁老料定崔参将难当重任,这下懂了吧!”
岳昭呲牙咧嘴的揉着肩膀,心中凛然。
穿越以来,他未尝没有几分自视甚高,小觑天下人物的想法,现在被冯世泽点醒,不由得后背发寒。
现在想起来,贺阁老也好,冯千户也好,哪个不是老谋深算,万里挑一的人杰,又岂能等闲视之。
……